声声慢李清照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夫妻恩爱,幸福美满。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改变: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少时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1155),宋代____派词人。号________,山东济南人。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外独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实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称为_____体。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文学创作:婉约易安居士易安文学创作两个时期前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生活。(1084—1127)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代表作《如梦令》后期(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1127年后)浓愁、哀愁风格沉哀凄苦。代表作《声声慢》“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是其晚期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背景介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情入手(直接抒情)精神状态——生活处境——内心世界思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包含几层意思?怅然若失凄清孤独悲愁哀伤首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南宋张端义称赞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后人概括古人的评价说: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叠字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前句的茫然若失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那么相像,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词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结合意象特点分析其在抒发词人愁绪上的作用。色调灰暗,烘托愁绪淡酒晚风雁黄花梧桐细雨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愁情太重,压不住心愁。(愁苦之深,思念之痛。)1.淡酒是浓愁的载体。2.营造凄清意境。酒愁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虚写:寄寓怀乡之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摘有谁堪与共摘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取黄花衰败之象,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以声衬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创设了“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山河沦陷——故国荒废难回夫妻永别——美满姻缘难全形影相吊——漫漫余生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