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又闻声声杜鹃啼”写作指导及佳作选初夏时节,杜鹃如期而至。有人把它叫做布谷,从它的声声催促中体味到了播种的喜悦 ,丰收的希望;有人把它称作子规,从它的阵阵悲啼中感受到了春去的惆怅,人生的无奈。你从中又听到什么呢?请以“又闻声声杜鹃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包蕴较深文化底蕴的命题,旨在引导考生对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杜鹃作为古典诗文中一个内涵丰富的特殊意象,考生们应该不陌生。其文化内涵可以归为三类,一是从其叫声谐音“不如归去”引出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二是从其叫声谐音“布谷”看出对播种、收获的催促和期待;三是从其啼声特点读出哀婉悲愁。文章立意即可从这几个方向展开。需注意的是,文章不应只是静态展示这一意象的文化含义,还应结合现实,写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内容。或运用文化散文的形式,通过对不同时代人们听杜鹃的不同感受,表达对社会变迁或人生遭际的感慨(比如,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煜“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秦观“杜鹃声里斜阳暮”,辛弃疾“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或构思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听杜鹃的体验和感悟,并从中获得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比如写高中三年的体验。中考前夕从布谷声声中,听到播种的快乐和希望,三年后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今天,又闻布谷声催,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忐忑)。杜鹃啼鸣,可以是行文的线索,亦可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要注意行文不能丢掉“杜鹃”的文化内涵,也不能丢掉题目中的“又”字。又闻声声杜鹃啼那一只杜鹃自先秦飞来,经汉魏,历隋唐,漫溯千年时光,终至我的宇下。你听它那一声又一声无限悠久的啼唱,散开去,散开去,尽是汉魂唐魄的余响。“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五千年来,它不住地如此啼唱,在巴蜀山水间,在长安暮色里,啼在李白杜甫的诗里,啼在苏轼辛翁的词中。千古失意,有杜鹃声声作伴而化为千古诗意。若那些别愁离恨是杯杜康苦酒,那杜鹃声声便是那奉酒的青觞;若那些壮志未酬是柄龙渊宝剑,那杜鹃声声便是那无华的剑鞘。孤独失意的人们走在风沙里,只听得一声杜鹃婉转,浊泪两行便流了下来。想到杜鹃声,便想起那夜月,那空山,那枯枝,那一个又一个萧索的背影,那一句又一句的断肠词。五千年时光贯彻,一只杜鹃飞过,它啼出血却仍不停息,给五千年上每一页做了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