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研究表明,在地球与火星距离最近的时段开展火星探测的难度最小。图1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地球与火星的距离最近时,火星位于图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地球与火星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是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A.自转周期B.公转周期C.自转方向D.公转方向广东汕头的南澳岛上矗立着我国大陆地区最东边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图2为某日无人机航拍的南澳大桥照片。据此完成3~4题。3.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约是A.30°B.45°C.60°D.90°4.该照片拍摄于A.春分日前后B.夏至日前后C.秋分日前后D.冬至日前后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的地方。坛中铺设的“五色土”反映了我国土壤的空间分布格局,即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中黄。据此完成5~6题。5.“五色土”体现了我国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动态性D.稳定性6.社稷坛中铺设“五色土”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是由于土壤具有A.保护功能B.净化功能C.生产功能D.调节功能图3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2/88.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水侵蚀B.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湖陆风是湖泊与陆地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某气象观测站点位于我国东部某湖泊岸线附近。图4为该站点统计得到的近地面东西向风速在一天内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9~10题。9.根据图示风速大小推测,湖泊与陆地之间温度差异最大的时间约在A.2时B.8时C.14时D.20时10.该站点最可能位于湖泊的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雨水花园有滞留和净化雨水的功能。图5为某城市雨水花园的实验模型结构示意图,模型中计划铺设颗粒大小差异明显的土壤层、砂层和砾石层(平均粒径:土壤颗粒<砂粒<砾石)。据此完成11~12题。11.实验中,水经穿孔管流出可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下渗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12.为使雨水花园的功能达到最优,图中①、②、③层最合理的铺设顺序依次是A.土壤层、砂层、砾石层B.砂层、土壤层、砾石层C.砾石层、砂层、土壤层D.土壤层、砾石层、砂层“雪龙号”科考船通常每年11月初从我国出发,前往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图6为某年“雪龙号”从上海出发至南极中山站的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13.“雪龙号”在图中①处附近航行时海上风平浪静,主要是因为该海域常年受A.东北信风带控制B.盛行西风带控制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4.“雪龙号”通过图中②处附近海域时,航行通常是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风力微弱,逆水而行D.风力微弱,顺水而行15.船上考察队员历时一个多月到达中山站后,可能看到的自然现象是A.午夜太阳B.漫漫长夜C.炫丽极光D.风和日丽冰雪表面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对于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科学观测发现,2020年北极地区夏季的海冰覆盖面积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次低值。据此完成16~17题。16.造成北极地区海冰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污染B.气候变暖C.臭氧层空洞D.海平面上升3/817.北极地区海冰消融后,地表性质的改变将导致该区域A.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B.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增加C.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加D.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不变表1为我国某地区近30年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比重统计表。据此完成18~19题。18.据表可知,该地区A.1990年,乡村人口数量比城镇人口数量少B.1990~2005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2005~2019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乡村大D.2019年,城镇人口数量比乡村人口数量多19.当前,影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