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长阳实小漆昌琼在本次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P61-63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借助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的一个新开端。本节课首次为学生开启了代数知识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石,其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教学中,我首先通过猜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读儿歌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充分感受到永远也读不完从而产生探究新方法的需求,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真正经历用字母表示数这种方法形成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发现用字母表示数,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体验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本节课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情境创设别具匠心。从一则青蛙谜语引入,首先让学生回忆起了青蛙的特征,为后续数青蛙的儿歌应用做了铺垫。这样设计不至于使数青蛙太突兀,也让教学素材顿时鲜活起来。二是设置认知冲突,引发深度思考。学生初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极有可能只是用一个字母简单的替换一下数量,而不去考虑数量间的关系。于是我把知识的盲点以认知冲突的形式予以呈现:下面的想法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a只青蛙a条腿。(只简单地用字母代替了数,没有关注数量的不同及之间的关系。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不同,不能用同一个字母)a只青蛙b条腿。(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用字母表示数时,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看不出来b是a的4倍)a只青蛙4×a条腿。(表示出了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明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儿歌,就是“a只青蛙4×a条腿”。三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学生用眼仔细观察,用耳聆听用脑深刻思维,用嘴正确解答,用手迅速、正确地记录。总之整个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四是利用简洁、精炼又富有感召力的激励语言,准确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使他们的自信大大增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教学效果良好。五是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生动直观的形象、快捷的交互方式以及重点的板书,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强得多,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本节课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内容拓展得多,但习题训练偏少。今后我要不断加强教学修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