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请务必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01.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改词最早见于《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过犹不及”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02.《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的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3.宋代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0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的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05.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A.①③B.②④C.②⑤D.①②③④06.苏格拉底通过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哲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得不到的信息是A.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B.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C.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D.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07.“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域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种观点的是1①新航路的开辟②但丁的《神曲》③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④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08.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大论战。在路德的攻势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该“大论战”的主题可能是▪A.人性与道德的关系B.禁欲主义与个性自由C.“信仰得救”与教会救赎D.理性主义与公民主权09.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表明他主张A.制定契约防止官吏滥用职权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共意志之上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11.“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