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VIP免费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_第1页
1/3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_第2页
2/3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_第3页
3/3
《伤仲永》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学会翻译课文;3.理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1.作者简介:王安石,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古代“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注意下列的加点字读音。仲永()邑人()扳()环谒()泯然()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世隶耕()(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稍稍宾客其父()(4)日扳仲永()(5)忽啼求之()(6)父异焉()(7)即书诗四句()(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9)或以钱币乞之()(10)从先人还家()(11)不能称前时之闻4.停顿:未尝/识书具。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翻译下列句子。(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利其然也,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6.自读课文,思考: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记1内容一:读完课文我们发现方仲永小时候确实是一个神童,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仲永才能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内容二: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内容三: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任务二:由此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课题:第23课《伤仲永》授课时间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2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世隶耕()(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稍稍宾客其父()(4)日扳仲永()(5)忽啼求之()2.下列各项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余闻之也久D.不能称前时之闻3.翻译下列句子。(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临川先生即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B.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伤”字,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全文,回答7~11题。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伤仲永(悲伤)B.借旁近与之(邻居)C.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团结)D.环谒于邑人(拜访)8.翻译下列语句。(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学习本文后,你得到哪些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