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习目标与要求:1、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掌握记诵诗文的方法,提高记诵能力。2、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知识链接:1、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2、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木兰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3、复沓有时也叫反复,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中。按形式可分为词语反复、句子反复,段落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等数种。如"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官老爷所占有/即使大海变成乳汁/我们也无权喝一口/"含有词语和句子反复的特点。反复与排比相通之处,如果间隔反复的各项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同时有相同的同语,可以构成"排比式反复"。否则不可将反复视为排比。4、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1、一词多义: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②东市买骏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②不闻机杼声⑶买①东市买骏马②欲买舟而下2、用原文来回答。(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2)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4)描写木兰回家后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情状)的句子: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摘录建议将成语等摘录在自己的语文笔记本上1模块三:巩固内化课题:第24课《木兰诗》授课时间班级姓名三、当堂训练(独立完成)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内容二:阅读课文,全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内容三:说说你心中的木兰,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学习任务摘记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21、对《木兰诗》中表现出木兰理解最全面的是()A、作战机智,勇敢。B、不慕名利,不图富贵。C、考敬父母,勤劳能干。D、勤劳、孝顺、勇敢、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不慕名利。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为诗歌能表达作者炽烈的感情,形象鲜明,语言精练、押韵并有节奏。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C、诗歌,就其表达方式来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就体裁来说有旧体诗(词、曲)和新体诗。《木兰诗》就其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诗,就其体裁看是旧体诗。3、对下列诗中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塞和群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分健英姿。C、朔气传金柝: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B、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C、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用比喻讴歌木兰谨慎机敏的诗句是:“”6、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7、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希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句子是“”8、交待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是“”9、从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句子是“”(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