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城市化题组一城市化(2013年高考安徽文综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本题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进程的有关知识。图中信息显示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在35%到45%之间,且城市化速度较快,据此可判断出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答案:B(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2~3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2.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3.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第2题,解题关键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因此C项正确。第3题,从我国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市用地不断增加,但城市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市用地主体部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属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因此D项正确。答案:2.C3.D题组二城市化带来的影响(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4~5题。4.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5.“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图中显示农民自建的“握手楼”楼层高、房间多,不可能为自住考虑,也不适宜外来人口长期定居;“握手楼”位于珠三角地区某中心城市周边,利于外来人口租住,故其直接目的应是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故D项正确。第5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握手楼”吸引城区人口居住,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人口多,房价昂贵,故B项正确。答案:4.D5.B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5年济宁期中考试)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1~2题。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解析:第1题,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指数越高,二者之间表现得越和谐,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第2题,乙区域景观城市化远远落后于人文城市化指数,说明道路、建筑物、绿地等建设严重滞后。答案:1.A2.B下图为甲、乙两国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据此完成3~4题。3.从本图可以推断,甲国比乙国()A.劳动力总数量大B.劳动力素质高C.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数量多D.劳动力后备资源充足4.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B.甲国城市化速度快C.乙国城市化水平低D.乙国城乡差别小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判断,甲国服务业比重大,应是发达国家;乙国农业占的比重大,应是发展中国家。甲国经济水平高,劳动力数量不一定大,A项错误。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B项正确。图中两国的工业占比相近,不能表明劳动力的数量多少,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劳动力后备资源充足,D项错误。第4题,甲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高,但目前速度较慢,故A、B两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