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被埋压后的自救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2)培养学生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强烈的自救意识;(3)让学生知道被埋压困境下常用的自救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面对困境时,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至关重要2)被埋压后五种自救方法的基本要领与注意事项。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被埋压后自救的方法、图片、课件;(2)让学生收集被埋压后自救的故事。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教材设计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坚强与伟大,正面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被埋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米取什么措施,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在“安全小问号”中,首先呈现的是亮亮和爸爸在地震中被埋压三天后成功获救的故事。但是,故事的情节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进行补充。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查阅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地震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也可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知识,然后侧重于让学生去讨论被埋压后的困境,理解被埋压者的身心体验。设身处地想一想,亮亮和爸爸在被埋的三天里,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或具体的问题?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能采取了哪些行动?然后将上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补充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也可以放到整篇课文结束,学生具备了相关知识背景后再进行。对于灾区学校,如果有被埋压经历的学生,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一环节,切不可再次唤醒他们被埋压的体验,以免造成学生的二次伤害。♦安全小博士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被埋压后安全自救的常用方法。被埋压后的安全自救包括生理自救和心理自救。生理自救的内容安排在“安全小博士"中,心理自救的内容主要安排在“安全小卫士”中。生理自救主要是教会学生在被埋压后,如何改善处境、减轻伤害、维系生命,确保自己安全脱险。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被埋压后的自救方法,或分小组讨论每一种方法的关键点;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或演练,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相关知识补充。在学习自救具体方法中,建议教师着重强调以下几点:(1)保持呼吸畅通:重点提醒学生闻到煤气等异味或灰尘太多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因为湿衣物有过滤作用,可以减少灰尘或有害气体的吸人量。如果没有水,可用尿液代替将衣物淋湿。(2)保存体力:强调不可大声呼喊,可用石块等敲击物体来保持与外界联系。(3)维持生命:这里可以就水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做一个知识性补充(参见“”)。(4)如果受伤:演示止血包扎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演练(参见“”)。对“讨论”中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脱险的方法),既可放在课堂讨论,也可放在课后,由学生自主主持小组讨论或与家人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对于灾区学校,可能班上就有被埋压后成功获救的学生。可以在征得其本人同意,且不会引起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请他们讲述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从而唤起他们内心的力量,从正面激励其他学生。♦安全小卫士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在被埋压困境下,心理自救与生理自救同等重要。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态度和战胜恐惧的决心与信心。这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教材在“安全小卫士”中展现了两个精彩的生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心理自救在保存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去感悟生命的坚强和伟大;要学生懂得,只要坚持就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心理自救方法,如相互鼓励、唱歌等。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被埋后的自救故事,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自救故事会活动,并进行讨论,交流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自救知识创作生命箴言,并在班上宣读自己的生命箴言。为了强调心理自救的重要性,教师还应注意收集一些反面的案例,让学生明白:那些被埋压后未能成功获救的人,往往是由于过于恐惧,精神崩溃,并产生绝望心理,自己放弃了自己。相关案例可参考“”四。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师可进行归纳总结:被埋压后,要稳定情绪,坚强勇敢,乐观面对,无论何时何地,绝不能悲观绝望,决不能放弃生还的希望;对自身的处境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