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广西省河池市巴马县第二小学罗谚茗健康是人生之本,(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善状态)离开健康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多少人对健康梦寐以求!人在年少时往往轻视健康的重要性,人到中老年时才会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人生最可悲的是,年轻时用健康去换钱,年老时却用金钱来换健康。然而,心理健康要比肌体的健康更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也曾预言:20世纪是传染病的世界,21世纪却是精神病的世界。许多人因为心理障碍而英年早逝;许多人因为心理障碍而走向歧途;许多人因为心理障碍而性格变异,语言、行为违背了道德准则。在我们教师这支庞大的队伍里,面对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各种诱惑不断的社会经济年代,教师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也正在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冲击和考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诸多教师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11月份我参加了“国培”远程培训学习,2012年3月2—4日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在南宁举办的“中(职)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班会设计及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活动的培训学习,通过这些培训学习,让我深深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但事实上,教师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与不安。教师工作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的成长高度负责。教师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使得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确实比其他人群高。教师往往会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压力,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改善,势必使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不仅影响教师自身,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发生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认识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进而优化教育行为、调整情绪、塑造健全人格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些问题,教师才能很好地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那么,我们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为哪些呢?一份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数据:新学期开学不到两个周,某市初中先后有5位教师病倒在讲台上。该校校长为此忧心忡忡,本来安排代课的教师人数就捉襟见肘,这下该怎么办呢?这位校长说,工作过于紧张、压力过大是这些教师病倒的主要原因。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一份调查表明,93%的教师感觉压力很大,2005年中国教育工会组织的全国性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则更为全面、更广泛地反映出我国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压力。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一天工作超过8小时,有的甚至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工作强度大,普遍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比其它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要超出2个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过劳动时间是400多小时。期间还不包括教师自学、培训学习、进修提高、教育科研所花费的时间。而且教师还承受着社会、学校、家长的三重压力。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来自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1越高,越来越严。要满足主管部门的检查、量化考评、晋升职称、绩效工资、奖金分配等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就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付出大量的劳动。除了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外,教师还承担着重要的家庭责任,“吃、穿、住、行”、“上有老,下有小”,我们的工资是支持整个家庭经济的主要,而且是唯一的来源,我们教师必须用力去支撑所有这一切。虽说学校的人际关系比社会其他领域要单纯些,但是,学校不是不受社会影响的乐园。社会上的各种复杂关系,各种竞争都在学校环境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义务教育的普及引起了学生来源的巨大变化,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给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上种种都是我们教师的职业压力,面对这些压力,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