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120.古代诗歌五首古诗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说明:一线教师,自己给学生编辑整理使用,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3、“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25、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答案】1、分析:D、“涕”解释为“眼泪”。2、分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3、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4、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5、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二、《望岳》杜甫【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2、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3、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5、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C分析:七八句诗人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并不是登上泰山的感受。2、C分析:颈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3、a、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b、“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