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2遍;2、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不少于10句;3、抄写预习提示上的字词3遍。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憧憬裨益诠释斑斓真谛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三、新授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1)布置自学任务:自由朗读课文,了解: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2)学法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者巡视。(3)讨论、启发。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⑤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2、学习第一部分(1——4节)(1)学习第1——2节: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领域)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2)学习第3—4节: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③中心句;(第12句)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3)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4)学生齐读第4节。四、布置作业:(语言积累)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的魅力,从而热爱文学;2.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悟文学的魅力。布置预习熟读“探究练习一”中的一段文字,准备参加朗读比赛。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三、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的魅力: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优美而含义隽永的文字。2、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文字,互相讨论,体会妙处。3、自由发言。格式: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是:“……”,因为这句话……4、小结。四、学习《致文学》节录。(1)学生齐读。(2)布置自学任务:①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对话方式,我和文学的对话;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②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③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⑤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谈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3)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四节。2、完成《补充习题》等练习3、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附:板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议论大门门引出话题以理激人初识大门文学之门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打开大门打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