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案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4.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发生的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品味精美的语句。2.体会文章颂扬的勇于探索,为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3.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课前准备:学生:1.分小组搜集南极和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包括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种、矿产资源、科学研究。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1、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交流资料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进入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2、展示美丽而又神秘的南极3、学生交流资料4、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预定情境。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读这些内文学常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二、1、检查字词拽(zhuài)癫狂(diān)角(jué)逐吞噬(shì)羸弱(léi)凛冽(lǐn)步履(lǚ)告馨(qìng)销蚀(xiāo)无垠凛冽吞噬羸弱告罄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容并简要笔记一名同学先读然后齐读背诵重点词语速读全文,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识积累字词积累训练分析能力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2复述故事情节。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文章写作的时间线索。(2)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3)注意细节的描述3、层次(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登上归程。(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思发疯死去。(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4、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里?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