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下列词语与读音不全对的一组是()。(1分)A.枇杷琵琶(pípá)B.逝世世事(shìshì)C.包含包涵(bāohán)D.石室史实(shíshì)二、猜字谜。(6分)1.消灭蚊虫。()2.一日夫。()3.左边是女,右边是男,站在一起,人人称赞。()4.花园四角方,里面真荒凉,只有一棵树,种在园中央。()5.山中大王爱吃糖,吃得牙齿掉光光,兜里还藏一块糖。()6.一个游泳,一个吃草,合在一起,味道真好。()三、照样子找出错字,并改正。(4分)例: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治结石病广告“石”改为“事”1.衣衣不舍——服装广告2.一步到胃——胃药广告3.乐在骑中——自行车广告4.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四、选择题。(8分)1.按照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排序,下列排列错误的一项是()。A.B.C.D.2.甲骨文字形象性较强,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辨认汉字。请你根据“具”的字形特点,并联系“具”的本义,分析这个字。它的上边表示(),下边表示()。“具”本是指备办酒食这种行为,又可引申为酒食之外的“备办”。A.鼎B.火C.目D.两只手3.下列选项中,和“燦”的读音一样的字是()。A.餐B.璨C.目D.藤4.“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联应当是()。A.半帘花影月笼纱。B.烟淡烟浓远近秋。C.一城山色半城湖。D.近水远山皆有情。五、将词语补充完整。(8分)七()八()夜()()日()寝()食银()素()()头()面面目()()栩栩()()不计()()五彩()()()山()岭美()美()丰富()()六、把字体的名称、例字和特点连起来。(8分)名称例字特点小篆线条圆转隶书笔画简化金文字形方正楷书线条粗壮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很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1.细读[现实之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1)(2)(3)药品广告误:咳不容缓正:刻不容缓驱蚊液广告误:默默无蚊补品广告误:鳖来无恙2.仿照文中例子,将[现实之痛]中的错别字改正,填在表格内。(2分)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1)不少人惊呼“不会写字”了,汉字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的现象首次引发人们的忧虑。()(2)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汉字书写能力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4.对于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这类现象,你持什么态度?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2分)八、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7分)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小篆→→。2.甲骨文是刻在的文字,主要在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在的文字,主要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时期的文字发展而来的,它是我国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晚期,通行于,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楷书是时期出现的,一直通行。九、阅读与理解。(14分)别有趣味的残缺字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一些刻意为之的残缺字。只要我们领悟其用意,便可以品出别致的雅趣。泰山有一块摩崖刻石,镌刻着醒目的“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最初人们不知是什么意思,后经解释,才知道“虫二”寄寓“风月无边”之意。原来“风”字的繁体字去掉里边的一撇和外面的边儿就剩一个“虫”字,而“月”字去掉边儿就剩下一个“二”字。游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那里的景名碑上,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少写了一点。原来那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为火,鱼遇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