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收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对税收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介绍税收基本理论,我国税制以及税收管理的课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该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税收基础是今后学习纳税实务课程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业务知识。同时,学习好该课程也是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为今后的工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税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总体配套改革的重点之一,税收法制制度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税收基础》正是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税收制度的需要而开设的。《税收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知识税收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税收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税收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它以基础会计为前导课程,以金融学基础为后导,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熟悉各税种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2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以各种税种要素为主要知识点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税对于会计的重要性,同时紧密围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训练,补充教材上相应的知识内容。2.各章节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应相互区别理解,也可从会计知识方面进行更详细的解释,以便于学生接受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做到课程之间相互衔接,体现该课程的多元化。3.在对税收概论的掌握上,结合各主要税种(尤其是从业考试涉及的主要税种)要素熟练掌握,以练习的方式强化理解。4.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建议理论讲授57学时,实训11学时,复习测试2学时,2机动2学时。3课程目标3.1总体目标通过税收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熟知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熟练掌握各种税的计税方法和税收征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为学生将通过资格考试和胜任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具备相应的业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各类企业和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各类事业、行政单位的税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税制各要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掌握中国税制实务中各税种的基本法律内容、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了解税收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沟通合作的品质,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2知识目标1.税收概述、特点,税收分类、税法概念及分类;2.流转税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的计算及征收管理;3.所得税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征收管理;4.税务代理、税收法律责任及诉讼。3.3能力目标1.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己分析计算各税种;2.对于教材上未涉及但考试大纲存在的内容要认真掌握;3.学会归纳总结税收征管的内容。3.4素质目标1.树立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严格遵守税法的规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2.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3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5.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4本课程与前续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学习了《会计基础》知识,可以为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同时学习本课程也是学好后续《纳税实务》的基础。5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税收概述知识目标了解《税收基础》的课程结构,掌握税收的概念和税收的特征。能力目标根据从业考试大纲,掌握关于税收的概念、特征及作用相关考点。教学方法教授法、举例法,提问的方式总学时4理论讲授学时4实训学时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知识点重点难点税收的概念和本质2税收的概念税收的特征√税收的职能1税收的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作用1税收的作用4活动设计以百姓生活的基础设施等例子,引入财政收入,从而导出税收。第二章税收制度知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