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课前预习了解《一千零一夜》故事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习目标1、掌握《一千零一夜》有关文学常识2、熟悉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认识“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评价任务:1、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2、熟悉故事情节;练习对话朗读。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大家听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吗?——听过。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一千零一夜》。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德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弥漫mí撬去qiào桅杆wéi2、概括故事情节。(学生一开始讲得内容太长,不会概括情节,应引导他们逐步精简、提炼主要内容。)讲的是渔夫打渔时捞到一个锡瓶,放出了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勇敢地与魔鬼斗争,用智慧战胜魔鬼的故事。三、理清课文结构,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四部分。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揣摩人物性格。2、明确: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机智、勇敢、有智慧。(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分析)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恩将仇报、下流无耻、凶残卑鄙。(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分析)3、故事通过这两个形象说明了什么道理?主题: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五、小结:故事中的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他家里很穷,连自己的老婆和三个孩子都养活不起。但他非常善良,去海边捕鱼时,“每天照例只打四网”,从不愿多杀生。一天,他偶然捕捞到一只铜瓶,里面是一个被古代以色列贤明国王所罗门囚禁的魔鬼,渔夫救了他。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聪明的渔夫急中生智,利用魔鬼的狂妄和骄横心理,设计让他重回瓶内。愚蠢的魔鬼果然中计。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善良的渔夫战胜愚蠢、骄横的魔鬼,依靠的是人的智慧。这正是本篇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作者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复渲染了这一主题,给我们以启迪。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怎样的书?有何特点?2、渔夫、魔鬼的性格特点二、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稍作思考,指名回答: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1、语言描写最多,故事主要通过对话表现情节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在上节课分角色朗读时已经有所体会,让学生模仿渔夫和魔鬼的口吻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