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从知耻开始教学过程:一、问候二、导入新课师: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就是说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力行近乎仁”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那么,大家想想看,“知耻近乎勇”怎么理解呢?生:学生理解师:“知耻近乎勇”就是说:人不是圣人,都会做错事,但只要能引以为耻,迅速改正,可以说就是勇敢了。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雄的行为,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案例: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大雄靠作弊得了满分,平时学习比他好的静香只得了90分。看着静香的试卷,大雄得意地说:“是英雄是好汉,平时的努力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考试你能不能得满分。”师:如果你是大雄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生:作弊是不对的;不知羞耻;作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师:同学们都说了,作弊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大雄不但没有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却反以为荣,真是不知羞耻。师:那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观念呢?在书上23页找找看。生:树立一种观念: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师:是的。我们在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这就是羞耻的观念。师: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大家思考一下羞耻感的作用。师:视频中,当医生、教师、执法人员面对不良诱惑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是接受还是自觉抵制呢?生:自觉抵制。师:在书上24页找出这句话。生:a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师:视频中,当这些人面对不良诱惑时,他们的内心能不能辨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不能辨别是非?生:能。师: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书上24页找一下。生:b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师:接下来,大家来看看书上的“耻辱故事”。看完后,大家想想看,为什么每个毕业生都会戴一枚“耻辱戒指”?生:记住曾经的耻辱。催人奋进师:那么当你感到羞耻时,你会怎么做?生:找个地方躲起来发泄出来激励我下次努力师: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有时会不会脸红啊?有时是不是会觉得对某件事丧失了信心啊?有时是不是会让我们更加奋进啊?羞耻感是不是一种心理反应啊?生:是。师:P25上找找看羞耻感还有什么作用?生:c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够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师: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古人总结了许多关于羞耻的古训,大家一起来看看。名人名言:知耻近乎勇。-----孔子羞耻之心,义之端也。----孟子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孟子廉耻,是立人之大节。----欧阳修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师:古时候的人就知道人应该有羞耻之心,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缺乏羞耻之心而做出有损公德和人格的事情。图片展示: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学生举例。师:这些不文明行为会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说,乱穿马路,会造成交通紊乱,造成交通事故,甚至会危害生命。生: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等。师:这些行为说明了他们怎么样的心理?生:没有羞耻之心。师: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知耻之心对我们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书上26页生:d.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师: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那么对于这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生:培养羞耻之心。师:那么怎样培养羞耻之心呢?P26生: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小结:羞耻之心的重要意义:a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b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的素质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