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坳:山间平地。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绵延:连续不断。1(三)集中识字。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五)作业设计。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教学过程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