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实用类文本—新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2、总结与掌握新闻类压缩题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修改、备注一、考点解析(教师讲解与点拨)《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1、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将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和。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知识回顾1、教师提问:什么是新闻?(教师给予总结与点拨)明确:新闻(又称消息),要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2、教师提问:新闻的特点?(教师给予总结与点拨)明确:①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②简明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明扼要,针对性强;③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3、新闻的基本结构。(教师给予总结与点拨)明确:一条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学生认真思考与记录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学生通过查看相关的报纸上新闻总结新闻的特点学生通过查看相关的报纸上新闻总结新闻的基本结构炮车中学语文教学案一体化---教案第1页共5页4、什么是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明确:(1)、标题:主标(正标)、肩标(引标)和副标。三标齐全是消息标题的一种形式。有的消息可以无肩标,可以无副标,但一定要有主标。①正标题:是核心--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②副标题:对正标题补充说明,点明意义③引标题:主要起渲染、烘托作用(2)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3)、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较具体地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4)、背景事实的环境、历史条件及原因,可在主体中出现,也可在结尾处出现。(5)、结尾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用启发、激励性语言小结;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让读者深入思考。(其中4、5条不是新闻的必备)5、教师提问:新闻六要素(教师结合具体事例给予点拨)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金题演练1、新华网兰州2004年12月12日电12月11日晚11时36分左右,甘肃省兰州市夜空出现红白两道亮光,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飞去,随即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兰州方圆100公里之内的地方出现强烈的震感。事发当晚有人猜测可能是陨石坠落,为此兰州警方抽调大批警力连夜进行搜寻。当日晚11时36分,在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往永登县拉煤的司机张先生称,他驾车驶至永登县通远乡时,突然一道亮光在头顶闪过,面前突然豁然大亮,感觉如同白昼一般。他急忙将车靠边停住,看到一个如同初升太阳般大的火球拖着长约3米尾巴由西向东而去。在兰州工坪区某单位值夜班的冯先生说,他看到院子突然变得通红,急忙出院查看时,看到天空中有一片红色的雾状物在移动,接着就听到两声巨响。家住西固区西柳沟的米先生说,他正在休息,突然被两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当时他还以为地震了。不明物体出现后,兰州市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红古、西固、安宁、城关区以及榆中县等县区的公安民警全力寻找不明飞行物。截至12日下午3时,警方仍在全力寻找不明飞行物的下落。请拟写一句话新闻此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可以分五大组,每组一个问题。(结合报纸上的新闻讨论)学生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