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散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冰心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感悟文中蕴涵的丰富哲理。2、在朗读中体悟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难点]1、揣摩、分析文章优美绝妙的语言。2、领悟人类情感之美及对“家”的深刻内涵的认识。[教学思路]1、主体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体会),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散文的艺术和优美的语言运用。2、探究学习(学生提问,教师点拨分析),把握作品的细节,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3、审美训练,以积极的态度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文章中,寻找与作者的共鸣点,更好的理解作者高尚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霞》1个课时《我的家在哪里》1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屈指可数的著名女作家中,冰心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一个.她以朴素..流畅的笔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情美的画卷。原名谢婉莹,现当代著名作家。原籍福建长乐。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受(印度)泰戈尔的影响较大,她的语言清丽、平易、自然、简洁、含蓄、富有哲理。(二)初步感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作者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蕴义,融会个人的体验,深化为更高的哲理,实在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学习。朗读体会自由朗读: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感情的朗读。②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云翳、璀璨、惆怅◆精彩语段赏析(图)1、“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作者为什么说这个sunset应译成“落照”或“落霞”,“黄昏”和“落霞”有什么不同?黄昏使人伤感,落霞给人一种灿烂的美感。2、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由图画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光的折射、反射,有云翳的时候霞光就更加色彩缤纷了。从人生角度看,生命的霞光经过重重的云翳,会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经历丰富,有过沧桑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3、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作者对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层感悟。生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生命是罕见的,也是残缺的;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生命是少有的,也是缺乏深刻的。4、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用心爱心专心“生命的天边”指晚年、垂暮之年,“美丽的黄昏”一语双关,指人生的晚年如同天边的晚霞,同样是充满生机和无限美好的。(三)深入分析:(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明确: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大。空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重庆乐山写到故乡,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时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中年写到童年,从晚年又写到青年。“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诸多材料无一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写。(2)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明确:托物言志(象征)。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从全文看,文章以《霞》为题,要三大妙处:一.“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霞”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三.“霞”象征着人生的精神、幸福和快乐。(四)拓展联系:古诗鉴赏乐游园(李商隐)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是带着丝丝哀愁、感伤色彩的。课外摘抄的有关“黄昏”“晚霞”的散文、诗歌。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西外山……”第二课时(五)《我的家在哪里?》探讨问题导入:走了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