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二中2016届高二上半考地理试题命题人:沈燕平审题人:胡贵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1.对四个省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省区②与③不相邻B.有两个简称的省区是①、④C.全部位于亚热带的省区是②、④D.省区①、②都濒临我国最大的边缘海2.对甲、乙、丙三条河流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含沙量,甲、乙大于丙B.流量,甲大于乙大于丙C.汛期,甲短于乙短于丙D.结冰期,甲短于乙短于丙3.对四省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国性经济优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特色农业及旅游业B.②—有色金属工业及能源工业C.③—水电工业及外向型轻工业D.④—高科技工业及石油开采业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4-6题。4.城市①为一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中心。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A.名称是西宁B.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C.所在省级行政单位有两个简称D.位于黄河中游河段5.图中图例的数值单位最可能是A.℃B.人/km2C.mm(降水量)D.m(海拔)6.城市②周围有大面积地区数值大于400,对其原因的分析,准确的是A.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B.地处亚热带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宜人C.盆地地区,人员外出困难,聚居于盆地内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业发达我国的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是十分显著的,某一种气候要素对不同区域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阅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局部)分布示意图,回答7-10题。7.图中山脉组成的分界线将我国划分成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不属于该分界山脉的是A.太行山B.大兴安岭C.贺兰山D.冈底斯山8.关于季风区⑤与非季风区④的分析,正确的是A.区域④不会受到夏季风影响,所以降水很少B.区域⑤不会受到冬季风影响,所以降水类型以台风雨为主C.区域④所有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均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十分明显D.区域⑤受到夏季风影响明显,所以夏季降水丰富9.图中①、②、③三条线段表示的含义最可能是A.台风位置B.冬季风到达的位置C.雨带推进位置D.夏季风到达的位置10.根据上题,当该地理事物位于②线所在区域时,A.非季风区④西北部河流处于春汛期B.季风区⑤南部地区河流进入汛期C.黄河中游出现凌汛现象D.我国东北地区处于烈日炎炎的伏旱天气右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11-13题。11.图中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代表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12..根据上题,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A.甘蔗B.黄麻C.甜菜D.花生13.乙省和四川省均有大面积的水稻、油菜种植,但甘蔗在四川能大面积种植,而乙省却不能。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的高低不同导致降水不同B.海拔的高低不同导致热量不同C.人们的种植习惯不同D.山脉对冷气流的阻挡程度与地形的闭塞程度不同导致热量不同读我国重要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14.下列排序与图序一致的是A.①甜菜、②小麦、③水稻、④油菜B.①花生、②棉花、③油菜、④甘蔗C.①甜菜、②棉花、③油菜、④甘蔗D.①甜菜、②花生、③油菜、④甘蔗15.图②所示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分布示意图中,甲区域发展该作物相对于乙区域的优势条件有A.水源充足B.光照充足C.地势平坦D.劳动力资源丰富读我国局部地区资源及交通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16.本区域因资源优势而形成的产业优势主要有A.造纸工业、石化工业B.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C.煤炭开采业、稻米加工业D.木材加工业、有色金属工业17.从软件产业的发展来看,城市①相对城市②具有的明显优势有A.劳动力B.交通C.科技D.原料18..对图示区域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海域广阔,水资源成本显著下降B.交通快速发展,产品流通成本显著下降C.人口数量变化小,劳动力成本变化小D.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投入成本显著上升读下面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19-21题。19.四条线路中,主要调配水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20.线路④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海运B.铁路、河运C.管道、海运D.公路、航空21.对线路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输出区域煤炭资源丰富B.输出区域水电资源丰富C.输入区域能源浪费严重D.输入区域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