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卫生经济学第五讲高级卫生经济学第五讲公立医院改革的伦理取向探析公立医院改革的伦理取向探析第一页,共三十四页。前言前言公立医院是指政府直接举办的医疗机构,具有公益性和非经营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把公益性放在首位,主要承担民众的根本医疗效劳和相关的公共卫生效劳。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效劳体系的主体,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取经历了从全额到局部的转变,随着政府投入的削减,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淡化,卫生效劳的公平性备受质疑。研究公立医院改革的伦理取向,有利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第二页,共三十四页。内容内容第一节公立医院改革的困境第二节公立医院改革的伦理取向第三节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第一节公立医院改革的困境第一节公立医院改革的困境据前卫生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2022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到达18.5亿,其中公立医院到达17.1亿人次,占医院总人次的92.4%。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效劳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改的成功与否。第四页,共三十四页。一、公立医院改革的回忆一、公立医院改革的回忆〔一〕第一阶段:方案经济时期方案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的成绩非常突出,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开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我们用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解决了世界总人口22%的根本医疗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的健康状态。第五页,共三十四页。方案经济时代我国的医疗卫生体方案经济时代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系:第六页,共三十四页。政府是医疗效劳的直接管理者,确保医疗卫生效劳收入与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没有联系,较好地控制了公立医院的经营行为,政府制定医疗效劳的价格,而且全额补贴医院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没有利益动机,极大地实现了医疗可及性、公平性及公益性。第七页,共三十四页。但是,到了“文革〞时期,开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国家卫生投入经费紧张,公立医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医院机制不灵,越办越南,赔本运行,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成为突出问题,医院开展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效劳需求。在“文革〞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第八页,共三十四页。〔二〕第二阶段:借鉴企业改〔二〕第二阶段:借鉴企业改革经验时期革经验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这一时期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加强经济管理到经济、科技、教育、政治体制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各种商品可以逐渐由市场来定价,由于医疗原材料本钱上涨,而医疗效劳依然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价格,公立医院出现了全行业的政策性亏损,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公立医院整个制度变迁的起点。此外,医务从业人员工资已经难以安抚在职人员,这时公立医院的诉求主要表达在要求调整医疗效劳价格和适当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上。第九页,共三十四页。政府给公立医院的补贴逐年减少,给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然而,这时候由国家全部承担医疗行业的政策性亏损已不现实,迫使政府允许公立医院扩大经营自主权,以获得效劳收入。1979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钱忠信明确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80年代卫生改革的重点是扩大卫生效劳的供给,搞活卫生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1984年,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假设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开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正是在这一政策下,1985年成为医疗卫生改革的启动年。第十页,共三十四页。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物价局、国家税务局?过于扩大医疗卫生效劳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五点:第一,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务效劳;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效劳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效劳;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其中特别强调“给予卫生产业企业三年免税政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