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breastcancer)十病区第一页,共三十六页。简要病史患者***女性**岁入院诊断:双乳肿块、右前臂脂肪瘤、剖宫产术后既往史:15“年前曾行剖腹产术〞2022-6-2510:00“患者因发现右乳肿块2月〞入院,神志清,精神可,双侧腋窝等全身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胸廓形态正常,双乳对称,外表皮肤无明显红肿破溃,皮温不高,未及橘皮样外观,乳头无溢液,右乳十二点处可及2×2cm大小肿块,质中,边界清,活动度良好,无明显压痛;左乳未及明显异常。第二页,共三十六页。6.2510:00医嘱予二级护理,普食。6.2715:45在全麻下行右侧乳腺改进根治术+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左前臂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示〔右乳〕乳腺粘液癌。术后诊断:右乳粘液癌,左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右前臂脂肪瘤,剖宫产术后。无恶心呕吐,呼吸平稳,带回由胸骨旁及右腋窝负压引流各一条,引出少量淡血性液体,留置导尿通畅,记24小时尿量。予一级护理、半流质饮食、吸氧3升/分、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止吐、止血、补液治疗,右上肢功能位制动,持续PCA应用。第三页,共三十六页。6.298:03停吸氧、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停PCA,指导活动肘部。6.2912:00诉胸闷不适,予吸氧3升/分。6.2913:00胸闷不适较前好转。7.018:00改二级护理。7.0314:00右上肢无麻木肿胀,肢端血运好,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7.0714:00鼓励患者进行手爬墙、手臂摇摆的锻炼。7.108:00停右腋下引流管。7.118:30停右胸骨旁引流管7.1310:00出院第四页,共三十六页。讨论学习内容乳癌的发生原因乳癌的临床表现乳癌的治疗方式乳癌术后护理出院健康宣教第五页,共三十六页。前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我国上海发病率最高第六页,共三十六页。流行病学乳腺癌多发女性,男性少见。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多发40~60岁,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第七页,共三十六页。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状况五个最:发病率增长最快: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已占妇女癌症死亡第一位;治疗水平最低:I期乳腺癌不超过20%,美国达80%;对普查的认识最差:大局部为有病症后才去医院求治;医药费用占比例最高:微小乳腺癌平均2万元/人,中晚期乳腺癌平均20万元/人。第八页,共三十六页。发病的高危险因素:1、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2、生育年龄:不孕及初次足月产年龄较大者发病时机增加3、哺乳可降低发病率,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4、产次:产次和发病率呈负相关5、家族史:3-8倍于正常人群6、其他:肥胖与饮食,电离辐射,药物等第九页,共三十六页。病理目前多采用的病理分型1、非浸润性癌也叫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膜以上。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2、早期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原位癌。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仍是早期,预后较好。第十页,共三十六页。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湿疹样癌。分化一般较高,预后较好。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癌。此型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其中硬癌最多见,占60%。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可浸润皮肤、胸大肌。胸筋膜等组织2、淋巴转移:乳头、乳晕、乳房外侧约60%-70%向同侧腋窝转移。乳腺内侧病灶约有30%左右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3、血运转移:可经淋巴途径进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肺、骨、肝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临床表现1、肿块首发病症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常位于外上象限,其次在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多单发、硬、不光滑、活动欠佳、分界不清。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2、晚期局部表现①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②卫星结节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