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老子辩证法思想蕴含的人生智慧(五)反向思维、反向行事老子《道德经》导读第一页,共十九页。一、对人生的理解一生的内容:劳作劳作的动机:需求需求的满足:获取的目的:获取获取的两翼:生活资料和精神满足生活第二页,共十九页。片面人生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何获取: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生的最高艺术第三页,共十九页。获取的四种途径:1、耕耘获取2、交换获取3、乞讨获取4、抢劫获取先予后取只取不予第四页,共十九页。二、反向思维、行事的理论根据“反者道之动。”三、反向思维、行事的策略“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最精妙的智慧)。柔弱胜刚强。”(36)第五页,共十九页。1、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第六页,共十九页。《左传》郑庄公克段于鄢:郑庄公对同胞兄弟共叔段企图里应外合、篡夺政权的阴谋本已觉察,不但不予制止,反而许之封地筑城。其母姜氏请求封其弟共叔段于京地。公子吕谏阻,庄公却说:“母亲姜氏希望这样,不满足她的要求就不得安宁。”有报告说:共叔段正招兵买马,训练卒乘。他却说共叔段为郑国操练兵马,劳苦功高;有禀报说:共叔段占领了京城附近的两个小城,公子吕请庄公出兵讨伐。第七页,共十九页。他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直到共叔段和其母的阴谋充分暴露,郑庄公才说:“可以收拾他们了。”然后周密布置,在共叔段与其母姜氏举事之时采取果断措施,挫败共叔段的夺权阴谋,逐共叔段出国,流放姜氏于城颖。第八页,共十九页。《左传》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庄公死,立公子般为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庆父想夺取王位,收买刺客杀死公子般,立年仅8岁的国君闵公。庆父大肆扶植党羽,排挤异己。大夫仲孙湫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但建议等庆父再干坏事时再诛掉他。庆父不久又派刺客杀死了闵公,国人动怒,包围了庆父住宅。庆父逃。齐桓公(闵公舅)派兵3千,去鲁国立公子申为君。庆父被押回鲁国,途中自杀了。第九页,共十九页。2、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报恩心理大部分人在“受恩”后,都有心理上的欠债感,或心里不安,或过意不去,这种心理状态,只有通过回报来解除。“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忘恩则负义”。“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宁可负我,不可负人。”“一饭之恩,千金以报”,“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第十页,共十九页。2、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对人与人关系本质的理解:——只有我为人人,才会人人为我;•获得尊敬、信任、爱的途径•精明商人的基本素质:会打两张算盘。•行贿受贿的悖论:行贿:“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反面应用;受贿:将欲与之,必固受之。第十一页,共十九页。3、欲上先下、欲前先后、欲贵先贱“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第十二页,共十九页。“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琭琭第十三页,共十九页。5、欲全先曲、欲彰先隐、欲进先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22)忍辱负重;自信与自夸;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明智选择。第十四页,共十九页。6、大小多少、图难于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6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63)第十五页,共十九页。“重为轻根,重为燥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沙袋训练的启示;忧患才能无忧患;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