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Vojta疗法2022.5第一页,共二十六页。Vojta疗法由西德学者Vojta博士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创立,是一种集诊断、治疗、预防为一体的运动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来诱导产生全身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机能,因此也称其为诱导疗法。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手法。第二页,共二十六页。本法有自成一体的Vojta姿势反射,用于早期诊断脑性瘫痪。Vojta法通过反射性腹爬和反射性翻身两种手技诱发患儿的运动能力、用身体各部位支持身体的能力、抬起身体的能力及移动能力,同时促进患儿肌肉收缩方向的转换等,进而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运动模式,促进正常姿势运动模式的发育。第三页,共二十六页。Vojta姿势反射〔1〕拉起反射:小儿取仰卧位,头正中,检查者面对小儿,把两手拇指从小儿手掌尺侧伸入小儿的手掌中,用其余四肢握住腕部〔注意勿握住小儿手背〕。将小儿从床上慢慢拉起,使躯干与床面呈45度时,观察小儿头部与下肢的变化。第四页,共二十六页。正常反响:Ⅰ相:头背屈,两下肢轻度外展屈曲。出现时期:0-6周〔佳木斯地区标准0-3.4个月〕Ⅱa相:拉起时躯干屈曲,头颈在上部躯干延长线上,双下肢稍向腹部屈曲。出现时期:7周-3个月〔2.1-5.1个月〕Ⅱb相:拉起时,躯干进一步屈曲,头颈前屈、下颌抵胸,双下肢屈曲,大腿可抵腹部。出现时期:4-6个月〔4-6.4个月〕Ⅲ相:躯干伸展,用坐骨结节支撑体重,肩外展,拉起时上肢屈曲有用力的表现,头抬高,下肢半屈曲并略抬高。出现时期:7-8个月〔6-10.3个月〕Ⅳ相:躯干充分伸展,上肢用力主动拉起,下肢轻度外展,足背屈,足跟贴床。出现时间:9-12个月〔8.4-12个月〕第五页,共二十六页。异常反响:1〕头急度背屈。多为肌张力低下表现。2〕头急度背屈,下肢硬性伸展,拉起时呈角弓反张状态,似拱桥样,又称桥状拉起。3〕脊柱与四肢硬性伸展,拉起时全身似木棒,又称棒状拉起。4〕头背屈,四肢急度屈曲。5〕各相出现时间较同龄儿延迟。第六页,共二十六页。〔2〕立位悬垂反射:检查者双手扶持小儿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注意不要碰触小儿背部,观察两下肢动作反响。第七页,共二十六页。正常反响:Ⅰa相:两下肢呈缓慢性半伸展〔半屈曲〕状态。出现时期:0-3个月〔0-3.9个月〕Ⅰb相:两下肢主动向腹部屈曲。出现时期:4-7个月〔2.6-7.6个月〕Ⅱ相:两下肢主动的自由伸展。出现时期:7-12个月〔6.4-12个月〕异常反响:1〕双下肢内收内旋,硬性伸展,交叉、尖足。2〕上肢一侧伸展,一侧屈曲,两下肢屈曲。3〕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或上下肢全呈屈曲状态。第八页,共二十六页。〔3〕俯卧位悬垂反射:小儿取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手掌扶持小儿腋下并呈水平状提起小儿,观察头部、躯干及四肢变化。第九页,共二十六页。正常反响:Ⅰ相:头、躯干、四肢依重力呈自然下垂及轻度屈曲状态。出现时期:0-6周〔0-2.5个月〕Ⅱ相:头颈伸展达躯干延长线上,脊柱略伸展,四肢呈轻度屈曲状态。出现时期:7周-4个月〔1.8-6.6个月〕Ⅲ相:头颈、躯干对称性伸展,6个月时伸展到骶尾部。上肢自由伸展,下肢轻度屈曲或伸展。出现时期:4-12个月〔3.6-12个月〕异常反响:1〕手握拳,上肢屈曲紧贴胸部,下肢硬性伸展。2〕上下肢均呈伸展状。3“〕头与四肢下垂、脊柱上凸,呈倒U〞形,多为肌张力低下表现。4〕头背屈,脊柱与下肢呈硬性伸展,下肢交叉、尖足、角共反张。第十页,共二十六页。〔4〕Collis水平反射:小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检查者位于小儿身后或一侧,一手握住小儿上臂,另一手握住小儿同侧下肢大腿根不,从检查台上向上水平提起,观察另一侧上下肢的姿势变化。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正常反响:Ⅰa相:上肢突然伸展,手指张开呈拥抱反射样,头部下垂,下肢呈屈曲状态。出现时期:0-6周〔0-2.2个月〕Ⅰb相:手指张开但不呈拥抱反射样,上肢轻度屈曲或伸展,头颈伸展与躯干平行。出现时期:7周-3个月〔1.9-5.8个月〕Ⅱ相:手指张开,支撑在检查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