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镇痛药Chapter19Analgesics第一页,共六十页。概述◆疼痛的概念及分类概念: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或心血管和呼吸的变化。分类:躯体性疼痛内脏疼痛神经性疼痛急性痛〔锐痛〕:锋利而定位清楚慢性痛〔钝痛〕:强烈而定位模糊第二页,共六十页。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作用于CNS缓解疼痛的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最早使用的镇痛药是来自于罂粟蒴果浆汁的枯燥物阿片〔opium〕。与解热镇痛药相比,长期使用后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易导致药物滥用〔drugabuse〕及停药戒断病症〔withdrawalsigns〕。因此,这类药物又被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analgesics〕。因目前临床应用的镇痛药主要涉及阿片类镇痛系统,故也称为阿片类镇痛药〔opioidanalgesics〕。第三页,共六十页。镇痛作用特点:〔1〕对痛觉有高度选择性,镇痛时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2〕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有效;〔3〕镇痛同时伴有镇静作用;〔4〕属于麻醉性镇痛药,易成瘾;为国家管制药品。第四页,共六十页。痛的产生:组织损伤炎症刺激致炎致痛物质(K+、H+、PG)释放提高痛觉对致炎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疼痛第五页,共六十页。痛和镇痛的意义〔1〕疼痛: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受到伤害后发出的一种保护反响,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响。①镇痛药的及时应用不但能消除病人的感觉,还可改善、防止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②疼痛的部位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不要滥用镇痛药。〔2〕镇痛的意义:第六页,共六十页。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一、构效关系ABC13456789101214151617CH3NOOHOHMorphine第七页,共六十页。第八页,共六十页。二、阿片受体及阿片肽〔一〕阿片受体阿片受体由μ〔包括μ1和μ2〕、δ〔包括δ1和δ2〕、κ(包括κ1、κ2和κ3)三种亚型组成。各亚型冲动后产生的效应见表19-2。氨基酸序列分析说明,阿片受体均有7个跨膜区,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μ、δ和κ受体分别由372、380和4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3种阿片受体。第九页,共六十页。第十页,共六十页。阿片受体分布与药理作用阿片受体主要密集于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核和脊髓背角区,共同参与对痛觉感受的调节。镇痛作用。Morphine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冲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的阿片受体,主要是μ受体,模拟内源性opioidpeptides对痛觉的调制功能而产生镇痛作用的(图19-1)。第十一页,共六十页。第十二页,共六十页。第十三页,共六十页。〔二〕阿片肽〔opioidpeptides〕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ephalin〕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β-内啡肽〔β-endorphin〕强啡肽A和B〔dynorphinAandB〕内吗啡肽Ⅰ和Ⅱ〔endomorphinⅠandⅡ〕等约20种与阿片类药物作用相似的肽类物质,统称为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opioidpeptides〕。第十四页,共六十页。Opioidpeptides在体内分布广泛。除CNS外,也分布于自主神经节、肾上腺、消化道等组织和器官。Opioidpeptides起着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或神经激素的作用,对痛觉、神经内分泌、心血管活动和免疫反响起重要调节作用。Opioidpeptides与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产生morphine样作用,其效应也可被阿片受体阻断药naloxone等所取消。第十五页,共六十页。三、常用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吗啡MorphineMorphine吗啡是阿片〔opium〕中的主要生物碱,在阿片中的含量约为10%。由罂粟〔PapaverSomniferum〕中提取。第十六页,共六十页。第十七页,共六十页。第十八页,共六十页。第十九页,共六十页。吗啡〔morphine〕肝入血胎盘血脑屏障全身代谢葡萄糖醛酸肾第二十页,共六十页。吗啡〔morphine〕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吗啡〔morphine〕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吗啡〔morphine〕适于各种疼痛,尤为急性锐痛,治胆绞痛宜与阿托品合用。除输氧及用强心苷外,静注可产生良好效果。常选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可缓解疼痛和焦虑情绪。大剂量(1mg/kg)曾用于心脏手术复合麻醉,现已被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取代。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吗啡〔morphine〕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