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肠道感染(gǎnrǎn)细菌概述肠道感染细菌: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细菌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再通过各种媒介,如水、手、食物、器皿等经口进入机体,引起(yǐnqǐ)肠胃及全身疾病的细菌。第一页,共七十五页。肠杆菌科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肠道感染细菌第二页,共七十五页。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gòngtóng)特性:形态结构(jiégòu)相似培养特性相同生化反应活泼抵抗力不强抗原构造复杂致病物质相似第三页,共七十五页。1、形态结构相似(xiānsì)ɡ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多数有鞭毛和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第四页,共七十五页。2、培养特性相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的琼脂平板--光滑(guānghuá)型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第五页,共七十五页。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痢疾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第六页,共七十五页。3、生化反应活泼分解(fēnjiě)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利用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乳糖发酵试验致病性肠道杆菌(-)非致病性肠道杆菌(+)第七页,共七十五页。4、抵抗力不强加热(jiārè)60℃30分钟可被杀死对一般消毒剂都非常敏感胆盐、煌绿能抑制大肠杆菌和G+菌的生长第八页,共七十五页。5、抗原(kàngyuán)构造复杂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K)抗原或包膜抗原菌毛抗原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CA)第九页,共七十五页。6、致病物质相似菌毛、荚膜、内毒素、Ⅲ型分泌系统、有些(yǒuxiē)可产生外毒素。第十页,共七十五页。肠道致病菌的鉴定原则可总结为三句话:形态(xíngtài)无特殊,难区分初步鉴定靠生化反应最终鉴定靠血清学反应第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第一节埃希菌属(Escherichia)第十二页,共七十五页。概述(ɡàishù)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可成为(chéngwéi)条件致病菌而引起肠道外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能引起人类胃肠炎是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第十三页,共七十五页。一、生物学性状(xìngzhuàng)1、形态(xíngtài)与染色G-杆菌,无芽胞,多数(duōshù)有周身鞭毛,有菌毛。大肠埃希菌纯培养(革兰染色)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2、培养与生化(shēnɡhuà)反应普通琼脂(qióngzhī)平板--S型菌落液体(yètǐ)培养基--混浊生长葡萄糖⊕IMVIC试验++--SS平板--菌落变红第十六页,共七十五页。3、抗原构造复杂,主要(zhǔyào)抗原有O、H和K三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O抗原:特异性多糖,菌体抗原H抗原:蛋白质,鞭毛抗原K抗原:多糖,荚膜抗原,与细菌的侵袭(qīnxí)力有关。分L、A、B三型。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示方式(fāngshì)按O:K:H排列,如:O111:K58(B4):H2。第十七页,共七十五页。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wùzhì)粘附素肠毒素第十八页,共七十五页。1.粘附(zhānfù)素作用:具有紧密黏着泌尿道和肠道细胞(xìbāo)的能力特点:具有(jùyǒu)高度特异性第十九页,共七十五页。2.肠毒素作用:与本菌感染的致病特征和严重(yánzhòng)程度有关类型:耐热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作用机制(jīzhì):耐热肠毒素GTP→cGMPcGMP↑肠道液体蓄积,腹泻不耐热肠毒素ATP→cAMPcAMP↑小肠液分泌↑,腹泻第二十页,共七十五页。(二)所致(suǒzhì)疾病1、肠道外感染(gǎnrǎn):内源性感染腹膜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2、腹泻:外源性感染(gǎnrǎn)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五组:①肠产毒型大肠(dàcháng)埃希菌(ETEC)②肠致病型大肠(dàcháng)埃希菌(EPEC)③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④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⑤肠粘附型大肠埃希菌(EAEC)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五页。采集标本肠道外感染采取(cǎiqǔ)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肠道内感染则取粪便(一)临床(línchuán)ɡ标本的细菌学检查三、微生物学(wē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