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1课《鱼游到了纸上》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我心里”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自学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观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的品质;难点:理解“鱼是怎样游到他心里的?”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佳句品读法”“写作点播法”“读写结合法”来完成教学目标。三、说学法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阅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法”“观察想象法”,来理解课文,培养能力。四、说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课题质疑;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我创设了“以西湖美景为背景,以配乐朗诵为导语”的导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西湖——被称为西湖之胜的“断桥残雪”、妩媚柔情的“苏堤春晓”、因雷锋塔而闻名的“雷峰夕照”、有群鱼争食之壮观景象的“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景色秀丽清雅、各具特色,令人心醉神驰。在众多的景点中,“玉泉观鱼”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因其泉水晶莹如玉,鱼儿快活肥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人来观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西湖观鱼有关的课文:第31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在美的感受中拉开了这一堂课的序幕。同时西湖著名景点的介绍,也是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板书课题之后,我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样的疑问?目的是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激发探究的学习兴趣。(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当学生兴趣昂然走进文本,我采用了“师生配乐接力朗读课文”的方法,来整体感知全文。既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在朗读技巧上起到引领的作用。初读课文之后,我便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听说、概括与总结”的能力,这也是四年级听力部分的训练重点。我又用“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游到我心里,同时训练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关联词语练习说话:之所以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先游到了我心里。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三)、品读课文,写作点播;“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因此,当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就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我接着刚才的问题追问下去:那“鱼是怎样游到他心里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并自学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体会。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遵循了新课标“四年级开始学会默读”的理念;二是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好习惯;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后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出示以下三个重点句:先来看看描写青年观鱼的两句话。板书:观鱼第一句:指导朗读后,以“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每个”“一整天”“都”“忘了”这些词语中,感受他的勤奋。板书:勤奋第二句:指导朗读后,引导学生找出“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进一步感受他的专注。板书:专注在这一环节还安排了另外两个训练点: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学特长的实际体验,和聋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