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允许学生自主提问是小学科学教师应有的教学态度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某次雨湖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活动。活动上几位有水平、有经验的科学教师介绍了他们的教学经验,我受益匪浅。但其中有位老师说了句:“假如学生问的问题是你不懂的,你就应立刻中止这个环节,转移话题,按你原来的设想进行下去。”此为何意?我不禁心存疑虑。也许仓促之间,她没有说清楚自己的本意。不管怎样,我认为,在保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主提问并能予以认真对待是小学科学教师应有的教学态度。小学科学内容广泛,主要涉及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对孩子们颇有吸引力。即使是那些语文、数学、英语学得不怎么样的学生,也有可能在教师的耐心启发和引导下爱上科学,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爱动手,爱观察,爱提问,尊重他们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就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学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并赢得他们对教师的爱戴与尊重。这两种结果相辅相成,最终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良好习惯与素质。本人从教二十几年了,从教中学语文转到教小学科学才一年半,但我的天性和职业道德素养决定了我非常喜欢学生,并能比较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我想,假如一个老师不允许学生问他想问的问题,或者说遇到学生问的问题是自已不懂的就回避,转移话题,久而久之,又怎么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怎么能得到孩子对老师的那份真心呢?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令人遗憾的是,某些教师仍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固守老观念。认为学生提问就该提与书本、课堂紧密相关的问题或是在老师掌控范围之内的问题。但“问题”是,小孩子怎么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呢?有学生告诉我,他们以前的科学老师说:“老师说什么,你们就听什么,别问那么多。”但在当今大力提倡培养“创造力”的形势下,这话未免太武断和“冷漠”了。学生其实是很敏感的,老师一个不耐烦的眼神,一次不悦的表示,都有可能极大地伤害他们的那份天真,从而不再发挥自已的想象力或不再开动脑筋提问题了,而这是有心悖于科学教学的宗旨的。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在某次课上被一小学生的提问难住了。学生问:“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让女人裹脚的?”于漪老师事先根本没了解这段历史,但她压根儿就不认为学生不该问这种与课文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更没有以“你还小,以后学历史就会知道”来搪塞,而是很真诚地说:“对不起,我没准备好这个问题,下次再回答你。”课后,她查找各种书籍,才得到问题的答案(因为当时没有电脑,其他老师也答不出)。第二次上课时,她郑重地向学生们解答了这一问题,并表扬了提问的孩子。试想一下,她如此重视一个孩子提出2的“很不起眼”甚至在某些老师心中可能是“很没有水平”的问题,这个提问的孩子会感到自已多受重视,并产生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反之,他若被拒绝,被敷衍,久而久之,其好奇心会受到多大的打击,其思维能力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回到科学教学上,我认为,小学科学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提问,敢于“求真”!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回答,即使一时回答不了,也不应“充耳不闻”,而应事后自已查资料、做实验解决,或布置学生继续探究。确实解答不了,就应老老实实承认自已的局限性,并寄希望于学生们将来能找到答案并反馈给老师。记得我教六年级科学时,有次讲“水的污染”,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我们国家水污染这么严重?您能不能说具体点,说真实的情况?”这自然在我备课范围之内。但有一个学生问:“王水是什么?”我一时语塞,后急中生智,凭印象想起有的侦探片里提到了这个词语,便说:“我也不清楚,好像在那种拍神秘事件的电视节目中听到过它,我课后去查资料,下次回答你吧。”第二次上课,我首先就介绍了王水是一种由浓盐酸、浓硝酸组成的腐蚀性极强的混合物,能溶解金子。按腐蚀力来说,有“水中之王”的意思,故称之为“王水”。学生们先是瞪大眼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