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蒙古族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马步最有特色,表现力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欣赏《辽阔的草原》问题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2、这首歌曲属于“长调”还是“短调”?蒙古民歌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流传于牧区。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具有浓郁草原气息。流行于半农半牧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节奏整齐,具有叙述性的特征。短调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由人民长期的民族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的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马头琴,蒙古民间拉弦乐器。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藏族是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此外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也有分布。拉萨是680万藏族人心中的圣地。欣赏《宗巴郎松》问题2、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1、对藏族民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流行于西藏的一手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藏族音乐民间音乐: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五类。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为藏族的古典音乐。歌词有民间创作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藏京胡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扎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天山下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炸油馓子、烤馕等。新疆民歌《牡丹汗》1、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曲?问题2、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3、歌曲旋律特点?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手鼓,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新疆地区总结归纳以上民族民歌特点歌曲《辽阔的草原》《宗巴郎松》《牡丹汗》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节奏平稳律动起伏较大欢快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典雅优美、细腻抒情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马头琴藏京胡冬不拉、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