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具准备:小卡片、垃圾筒图、自制垃圾筒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1、认识垃圾箱上的相关标记。出示黄色和蓝色垃圾筒图在黑板上,并请生说出黄色与蓝色垃圾筒代表的意思。师: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指名生答。2、颜色不同,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什么?(相机贴上“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指名生答。3、揭示课题:《垃圾分类》二、解惑新知1、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师:“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答。师小结: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2、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答。师小结: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指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垃圾。3、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出示卡片:废纸、果蔬皮、泡沫塑料、剩菜剩饭、破损书籍、废铁、口香糖残余物、树叶等,请生指出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并把纸片贴到相应位置。指名生答并把卡片贴到相应位置。4、还有哪些垃圾也是可回收垃圾呢?板书:废纸、塑料、玻璃制品、金属、布等5、(拿一张纸撸鼻涕,详装不知扔哪个垃圾筒)那这张用过的面纸是可回收垃圾吗?大家讨论一下。指名生答。师小结:其实像用过的面巾纸和卫生纸已经被污染了,没有办法再利用,而且这些纸很容易被水溶解,所以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6、还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呢?指名生答。师小结:厨房里的剩菜剩饭、菜叶、骨头,瓜皮果壳,树叶等很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所以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7、认识有毒垃圾。老师这还有一张卡片,谁能告诉我它应该回哪个家?出示卡片:费旧电池(1)废电池属于什么垃圾?为什么会单独放呢?(出示废电池回收箱——有毒垃圾)同桌讨论,指名生答。师小结。(2)除了废旧电池你还知道哪些是有毒垃圾呢?指名生答。师小结。8、说说垃圾分类的益处。指名生答。三、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分别写在两张小卡片的正面上,然后我们分组上来把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2、选部分卡片师生共同点评。四、任务驱使1、师小结,并布置小小宣传员任务。2、出示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篮子,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布置课后作业。《垃圾圾分类节能环保》主题班会教育目的:1.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2.在体验中,让学生能自己做到节能环保,并把节能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3.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合作精神。教育重点与难点:1.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能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2.在体验中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能把节能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人。3.能结合专业,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落到实处。教育形式:游戏活动、小品表演、视频播放、制作环保作品等。教育准备:收集资料、准备活动、拍摄视频短片、设计抢答竞赛题、制作课件等。教育过程:一、想一想:1.活动:“你算出了什么?”2.垃圾不分类会造成什么危害?(视频)二、记一记:1.垃圾分类的优点。小品:地球与垃圾的对话。2.垃圾的种类。(视频)三、答一答:1.有关垃圾分类的抢答竞赛。2.对题目进行分析点评。四、分一分:1.学生动手把垃圾卡分类。2.小结。五、传一传:1.学生传递环保理念。(视频)2.如何减少垃圾,节能环保。(“头脑风暴”)六、做一做:1.利用家、学校里的废旧物品制作环保作品。(分组完成)2.小结并点评。七、总结:教师总结延伸:如果你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你的作品当中呢?垃圾分类国旗下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相关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处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每年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实行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卫生建设的关键所在,进行垃圾分类收集,从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