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溪镇第一中学王牡药几点想法:一、遵循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二、2014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三、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梳理四、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梳理(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第12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一、遵循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二)2014、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文言文阅读要求对比:2014年: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2015年: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三)2013、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文言文阅读考试范围变化:2013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2014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其中删去了“(带*号的篇目除外)”。(一)内容方面1.选文课内外结合。2、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如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用翻译或说出原文意思的方式考查对句段的理解)。3、注重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对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二、2014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分值】120分卷大多16分左右【题量】一般为5——8题【题型】1、词语解释(实词)(4——6分)2、选择词语解释(一般为虚词意思)(2---3分)3、句子翻译(一句或两句,2--4分)4、思想内容和人物评价(4—5分)(二)分值、题量、题型方面•(一)考试篇目:•精读篇目:(18则)•《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带*号的篇目:(11则)•《核舟记》《大道之行也》《观潮》《湖心亭看雪》《五柳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隆中对》《出师表》《<庄子>故事两则》《愚公移山》(二)复习策略1.熟读课文,培养语感。2.以课本为本,熟记课文下面的注解。3.总结归纳,前后勾联,反复强化。4.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逐字逐句落实。5.了解出题类型,掌握答题技巧。(三)字词类(实词和虚词)【一般题型】1.解释加点的字词(以实词为主)(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014年全省各市中考课内文言实词如下:丽水:开、谗、集、庙堂。金华:亡(一词多义)。衢州:西、伐、佁然、差互。温州:名、芳、暮、弈。绍兴:汤、被、腰、敝。嘉兴:具、胜状、气象、南极。湖州:蕃、亵、鲜。义乌:间、鄙、从、要。宁波:会、唱。2014年全省各市中考课内文言实词如下:丽水:察、徐、鞭。金华:具、备。宁波:圉、寇。温州:项、徐、兴、鞭。绍兴:素、数、宁、欲。嘉兴:属、交通、要、为。湖州:抢、布衣、谢。台州:患、辩、奉、已。义乌:将、被、宜、苦。(四)选择题(以虚词为主、以解释意思为主)一般题型是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或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丽水:没有考察课内虚词。金华:没有考察课内虚词。衢州(舟山):之、其、以、乃。温州:者、之、于、其。宁波:以。义乌:之。2014年全省各市中考课内文言虚词如下:丽水(衢州、舟山):而、于、以、为。金华:之。温州:于、其、以、之。宁波:之、乃、以、虽。义乌:以。2014年全省各市中考课内文言虚词如下:二、句子【一般题型】1.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翻译句子)2.选择题(找出句子翻译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2014年浙江省各市中考卷都采用这种形式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1)重要句子:富有哲理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2)特殊句式(3)注释中整句作注的难句翻译句子的技巧:1.以直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