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智慧门——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课后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课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一、说教材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认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和应用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一、说教材3、教学重、难点重点:(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难点:认识信息活动的过程。二、说教法1、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2、分组教学法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3、游戏教学法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说教法与学法学法:该年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我还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四、说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2、新课教学3、评价分析1、新课导入2、新课教学本环节分三个环节进行展示:(1)认识、获取和储存信息(2)传递信息(3)加工和应用信息1、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好的影响?2、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不好的影响?(1)上课时,忽然发现窗外有人拍照。(2)玩暴力游戏3、存储信息的工具4、传递信息4、传递信息4、传递信息5、加工和应用信息3、评价分析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桌互评”,之后是教师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信息与信息技术换班级了获取的方式:电视、广告等增加了其他的学科存储的形式:纸、胡杨黄了、磁带、光盘、棉花大丰收手机等五、板书设计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