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的蜕变过程。2、学习5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3、能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活动准备:PPT操作材料活动过程:1、导入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爪子呀,上抓抓,下抓抓,左抓抓,右抓抓;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铲子呀,上铲铲,下铲铲,左铲铲,右铲铲;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叉子呀,上叉叉,下叉叉,左叉叉,右叉叉;二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剪子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教师:咦!毛毛虫爬到那里去了?赶快找一找。1、讲述故事1)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月光下,一颗小小的卵静静地躺在叶子上。有一天,当暖和的阳光刚刚升起的时候,“啵”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它好饿好饿,它要去找一些东西来吃。2)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星期一,它“啊呜”啃穿了一个苹果,可是它还是好饿星期二,它“啊呜——啊呜”啃穿了两个梨子,可是它还是好饿星期三,它“啊呜——啊呜——啊呜”啃穿了三个李子,可是它还是好饿星期四,它“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啃穿了四个草莓,可是它还是好饿星期五,它“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啃穿了五个橘子,可是它还是好饿3)点数教师:毛毛虫吃了很多东西,可是它记不得它都吃了那些东西,每种东西各吃了几个,我们一起来帮它数一数。星期一,它“啊呜”啃穿了一个苹果一个苹果我们用一个圆点表示。星期二,它啃穿了几个梨子?用几个圆点表示?用同样的方法点数到五(完成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乳酪、一条火腿、一根棒棒糖、一个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肚子痛了。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一片嫩绿的叶子(它在叶子上啃穿了几个洞洞?),它觉得舒服多了。4)讲述故事的第三部分现在,他觉得不饿了,它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他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然后,它把茧咬破了一个洞,钻了出来。啊!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2、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边讲述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说课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开展的活动是——小班科学《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的颜色非常鲜艳,封面上大大的毛毛虫马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这本绘本切入点很多,例如引导孩子认识星期、水果、颜色、食物名称以及蝴蝶的成长历程等,也可告诉小朋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天天都需要学习,就像毛毛虫每天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当然也有有趣的小插曲,譬如毛毛虫吃多了会肚子痛等,总之涵盖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我尝试设计了此次活动。学习五以内点数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但是我们都知道数字是很抽象的概念,上起来枯燥乏味幼儿很不喜欢,所以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结合了绘本的具体形象图片故事,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在玩中学,学中玩。本次的活动目标是:1、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的蜕变过程。2、学习5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3、能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重点)以游戏手指变变变开始,整个教学活动也就在无形中开始了。这节课,我通过①引导幼儿观看图片集体点数②动手操作——用相应的圆点表示食物的数量③让孩子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模仿毛毛虫吃东西——吃几个水果就发出几次“啊呜”声,巩固5以内的点数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眼、动脑、动手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在故事环节上我减慢了速度,同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