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马》的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细读,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马的特点。二、通过演读,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情感丰富的句子。三、通过辨读,理解作者对马人性化的描写,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四、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教学重难点:了解两种马的特点和对比的写法是重点,理解含义深刻、情感丰富的句子与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是难点。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2、臧克家的《如果我为马》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3、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4、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三、检查预习1、认准下列画线部分的字音相觑qù鬣毛liè剽悍piāohàn驯良xùn窥伺kuīsì疮痍chuāngyí阔绰chuò观瞻zhǎn妍媚yánmèi庇荫bìyìn颚骨èhttp://school.chinaedu.com1遒劲qiújìng犷野guǎng畸形jī给予jǐyǔ驾驭yù羁勒jīlè勒lēi2、作者作品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二、通过细读,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马的特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寻找提示性词句:本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家马野马“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过渡句)理清思路——先写家马,后写野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分两大组合作完成)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3、人工驯养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4、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