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聚落与氏族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元谋人(约170万年前)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早期人类告别洞穴,搭建住所定居下来,形成原始聚落。日常用具工具食物房屋建筑地理环境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时间、地点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饲养猪、狗等家畜磨制石器彩陶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黑陶西安半坡,距今约6000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多年磨制石器骨器一、半坡聚落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北公共墓地窑场半坡聚落遗址内部结构活动区壕沟粟(小米)—北方的粮食作物猪骨半坡氏族的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磨制石器石刀石刀石锄石锄石耜冠石耜冠石铲石铲石斧半坡氏族使用的“石斧”石磨盘、棒半坡聚落遗半坡聚落遗址址用途:汲水工具文物描述:高46.2厘米,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人面鱼纹彩陶盆陶器不仅是半破人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其中的彩陶还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剔刺纹罐、指甲纹壶陶器不仅是半破人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其中的彩陶还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几何纹罐、钵二、河姆渡聚落河姆渡聚落房屋复原图猜猜哪间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干栏式河姆渡河姆渡史前遗址河姆渡氏族生活在适合水稻生长的多水的潮湿地带。在河姆渡遗址最下层的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存在稻谷遗存。水稻陶猪新石器时代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骨耜(翻地农具)河姆渡氏族生活在多水潮湿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土质比较松软,盛行使用材料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的骨耜来翻地。骨鱼镖——叉鱼工具骨鱼叉、箭头、鱼钩渔猎仍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你能从中得出哪些历史信息?骨哨(狩猎工具)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还插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用以调节声调。猎人利用骨哨模拟鹿的鸣叫,吸引异性,伺机诱杀。半坡聚落遗址鱼纹彩陶盆河姆渡聚落遗址河姆渡聚落遗址刻画猪纹刻画猪纹黑陶黑陶钵钵观察与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1)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相同点:(1)都从事农业生产(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等。原始农耕文化三、大汶口原始居民红陶猪形陶彩陶豆石匕首此梳是用象牙制成,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象牙梳长16.2匣米穿孔玉斧淡黄色。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随葬品说明了什么?课课堂堂小小结结原始居民时间地点原始农耕房屋建筑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距今约70007000多年多年距今约距今约60006000多年多年浙江浙江余姚余姚(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陕西陕西西安西安(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水稻水稻磨制石器磨制石器粟蔬菜粟蔬菜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干栏式干栏式半地穴半地穴式式黑陶黑陶彩陶彩陶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黄河江长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填一填B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