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铁山三小郑卿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46。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五、教学对象与准备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情景激趣: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1)一套书有14本,买3套书有多少本?(2)买9套书有多少本?(3)买12套书有多少本?环节二:算法探究(1)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写一写,然后说一说。(2)让学生试着笔算a)同学们做完了吗?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的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b)板演练习,请三名同学上讲台板演。c)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3)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为什么”(a)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2去乘14,得数的末位写在个位上。(b)讨论第二步: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1去乘14,得数的末位写在十位上,表示14个十。(c)讨论第三步:学生回答:再把两次的积相加。同桌互批。全对的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环节三:课堂作业(1)学生完成“做一做”。师:学会了吗?我们再来做一些题,看能做对吗?做完的想想乘的顺序。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学生作业展示。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2)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然后让学生对着图指一指,说一说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环节四:思维训练砸彩蛋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教学中,我从学校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借助点子图,让学生先圈一圈,算一算,然后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或者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我要求孩子们边算边说算理,便于孩子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使孩子们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错误。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而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对初次学习的孩子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从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