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产业链相关企业套期保值方案、利用铁矿石期货套期保值的必要性套期保值是指以回避现货价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是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自2003年开始,铁矿石价格一路上行,直至2008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演绎着完美的牛市行情。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波及,铁矿石价格出现了深幅下挫。2009年,在中国四万亿投资的刺激下,铁矿石价格又再度雄起。而2011年开始,铁矿石新产能的大量释放,而同时中国钢铁产出逐渐放缓,但国外铁矿石又具高度垄断性,因此,矿商与钢企的博弈增加,使得铁矿石不再呈现趋势性大行情,上下空间有所收窄,但震荡加剧。随着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加工业盈利水平受到明显的影响,其毛利率水平呈现出不断的变化。在2004年初至2008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推动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毛利率达到30%以上。但08年下半年开始,尽管铁矿石价格在09年也再度回升至接近08年初的高位,但新一轮铁矿石开发成本的增加,使得整体毛利率逐渐有所下滑,不过目前尚处于17%左右的相对高位。对于黑色金属冶炼业,在08年以前,尽管铁矿石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增加,但钢铁价格也一路上涨,使得毛利率维持于10%左右。但08年后,钢铁产能产出过剩的压制,导致在弱市中铁矿石价格跌幅低于钢材价格,在市场较好时铁矿石涨幅又大于钢材价格,因此黑色金属冶炼的毛利率趋弱至5%左右,经营已较为困难。而就铁矿石产业链上下游而言,无论价格涨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其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更好地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应的头寸来规避原料、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铁矿石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和套期保值目的铁矿石产业链中主要涉及上游铁矿石生产企业即矿企,中游贸易企业以及下游钢企。由于身处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因此面对的价格敞口风险不同,套期保值的目的也随着出现了变化。(1)矿企。作为铁矿石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其特征是原料开采成本相对固定,企业利润多少主要取决于铁矿石销售价格的高低。对于国内的铁矿石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是被钢企所控制拥有,并以协议价直售给所属钢企。因此,对于这部分的铁矿石生产企业,我们认为其未有敞口风险,可不进行套期保值。而对于以市场价格为基准进行销售的国内铁矿石生产企业,那么,铁矿石销售价格为企业的敞口风险,因此可以采用卖出套期保值的方式尽可能的将铁矿石销售价格锁定于相对高位,以保证企业获得预期的销售利润或尽量避免跌破亏损容忍区间,这是此类型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目的。对于国外铁矿石生产企业,在铁矿石原料销售至中国时,目前其定价结算主要是参考现货指数,而普氏指数和TSI指数与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的相关性非常高,因此也可以利用国内铁矿石期货进行保值。不过这类型的企业在保值中,敞口风险因素除了铁矿石销售价格外,汇率及海运费的因素也需关注。由于目前国外企业参与国内期货还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在下文暂不对该类型的具体套期保值操作进行分析。(2)下游钢企。铁矿石是钢铁企业生产的最重要原料。铁矿石价格近几年波动十分明显,而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与国外铁矿石矿商的贸易定价方式由年度长协定价转为更短期的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定价机制。国内钢企外购国内铁矿石,也主要是现货市场定价。因此,铁矿石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了钢企的生产成本,将铁矿石采购成本划定在较低的价位是下游钢企参与套保的主要目的。(3)铁矿石贸易企业。对该类型的企业来说,在铁矿石采购进货时担心价格上涨,在销售出货时又不愿意价格下跌,因此面临着双向敞口的风险。同时,在铁矿石贸易企业进货与出货的过程中,一般会维持常规的库存,因此常规库存的风险将是其持续的关注点。因此,此类型企业,主要是利用期货对常规库存进行有效且灵活的管理。此外,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钢企或铁矿石贸易企业若直接采购的是国外铁矿石,是主要以CFR美元定价,因此在铁矿石采购的成本套保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