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点燃点燃8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的记录合理的是()A.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色固体C.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D.NaOH固体溶于水时温度降低9.有化学反应: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A.NOB.NO2C.N2D.N2O10.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2H2+O22H2OB.2CO+O22CO2C.CO2+H2OH2CO3D.H2+Cl22HCl11.过氧乙酸(C2H4O3)和次氯酸钠(NaClO)都是常用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这两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12.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13.将含有少量泥砂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热水加速粗盐的溶解B.蒸发滤液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动蒸发皿中的液体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操作步骤D.这个实验过程中,必备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试管、玻璃棒、漏斗等14.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甲装置中玻璃导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B.乙实验中A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C.丙实验中镁剧烈燃烧,产生白色、黑色两种固体,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丁实验中先通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氧化铁,实验过程不会引起环境的污染15.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加入NaCl的质量(g)溶液的质量(g)①10212②10313③10413.6④10513.6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23.①乳化、②结晶、③洗气、④过滤,将上述各名词的序号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1)由饱和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2)用添加洗洁精的热水洗去碗筷上的油污;(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再;(4)用NaOH溶液除去CO中的CO2。24.(5分)据报道,某地出土了左图所示的文物,其中青铜壶的表面还附有绿色固体物质。试回答:(1)左图中出土文物不属于合金的是。(2)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在一个铜壶中发现了特殊的液体,闻起来有一股酒香味。①小明从微粒性质的角度分析,能闻到酒香味,说明。②为了证明这种液体是酒,有人提出了下面三种方法,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填序号)。A、喝一口品尝B、使用酒精测试仪测试C、将其点燃(3)请你分析:为什么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4)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钢铁锈蚀的合理措施。25.(4分)如图所示,烧杯中盛装20℃的水,试管①中盛装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装乙物质的溶液,且两试管中各有1g未溶解的固体(两支试管预先均经过充分振荡)。当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由20℃升到80℃时,发现试管①中甲固体消失,而试管②中的乙固体增加。请你据此现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80℃时,试管___________(填“①”或“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上图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3)若将试管②从烧杯中取出冷却至20℃后,试管②中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4)在温度_________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四、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26.找规律(用化学符号填空):(1)H2→→O2→Fe3O4→Fe,(2)→Cl2→NaClO→KClO3→HClO4;(3)C2H4→C3H6→→C5H10。(4)O→Si→_____→Fe27.(5分)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B、C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液态。化合物D的水溶液呈浅绿色。(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X;(2)指出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举一例说明);(3)将A、C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填名称);(4)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