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VIP免费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_第1页
1/31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_第2页
2/31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_第3页
3/31
甲甲乙乙海平面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相对高度海拔11、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例如,世界最高峰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珠穆朗玛峰朗玛峰海拔(海拔(8844·438844·43米),世界最低点米),世界最低点死海死海海拔(-海拔(-415415米),两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地的相对高度为米。米。9259·439259·43•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示意图22、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距:、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距:(1)(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数值。((22)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点连接成线。((33)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山顶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稀疏,坡度越缓33、等高线的稀、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疏与坡度的关系完成课本完成课本P26P26页“活页“活动”动”11、、22题:题:11、从、从cc点爬到山顶点爬到山顶AA容易,容易,因为从因为从BB点到山顶点到山顶AA点,等点,等高线相对来说密集,坡度陡高线相对来说密集,坡度陡峭,从峭,从CC点到山顶点到山顶AA,等高,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线稀疏,坡度平缓。22题:等高线密题: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等集表示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平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平缓。缓。山顶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中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间高四周低。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山脊山脊————(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梁骨似的高起部分)梁骨似的高起部分)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地点的连线的地点的连线山谷山谷————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进去(低处突向高处进去(低处突向高处的地点连接起来)的地点连接起来)鞍部鞍部————两山顶之间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陡崖陡崖————等高线相当密集等高线相当密集或重叠的地方或重叠的地方小结:小结:山顶山顶——山脊山脊——鞍部鞍部——山谷山谷——陡崖陡崖——等高线等高线闭合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和等高线分布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和等高线分布⑤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陡崖陡崖鞍部鞍部完成课本完成课本P26P26页“活页“活动”动”33题:题:AA表示山峰,表示山峰,ABAB和和ACAC表示山脊。山峰:等高线表示山脊。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从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从高处向低处凸出。高处向低处凸出。能力展示能力展示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A、大于260米B、小于260米C、240米—260米之间D、260米—280米之间(2)、从图中_____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A、山地B、丘陵C、高原D、盆地8999DC此处等高线稀疏,说明该坡坡度和缓BNabcd5003004006001002003、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a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cN甲乙4、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提示: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1、减少施工难度;2、减少修路的工程量;3、道路平坦,利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