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梅兰芳(第二课时)鹤壁市山城区第六小学崔丽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激发创新学生学法:自主学习互助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激趣,诱导探究。(引题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一起跟随老师带来的资料走近这位旦行一代宗师。二、设境质疑,整体回顾。1.(课件出示)师相机简介: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戏剧博士的演员,曾几次到苏联和欧洲演出,国外的戏剧家、评论家看了他的表演都为之震惊。他把京剧艺术带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使京剧跻身世界戏剧之林,成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周恩来总理曾说:“梅兰芳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还是属于世界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梅兰芳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梅兰芳生平一段感人的事迹。(课件出示)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些事?(学生回答,师总结出示)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1.在这些小标题中,使用最多的词语是(拒演)。梅兰芳为什么要拒演?到课文中找一找。(因为日本侵略者想利用他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文中有两个加引号的词语,发现了吗?“中日亲善”、“邀请”。日本人是真诚的“邀请”,真的“亲善”吗?(简介当时时代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一个月后,南京沦陷。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为期6周的大屠杀,真可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惨绝人寰、血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会答应登台演出吗?为了拒绝演出,梅兰芳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可是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1)(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读一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述。(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指导学生抓住“只要”“唾手可得”“不屑一顾”等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感受敌人对梅兰芳进行利诱,然而梅兰芳却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2)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带着体会读课文,适时进行指导朗读。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感受梅兰芳在避港拒演中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气节。(3)(相机出示小练笔)放飞想象,梅兰芳在生活上还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体会他热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他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梅兰芳把民族气节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2.(过渡:梅兰芳是一名京剧演员,为了京剧事业,他追求了一辈子,痴迷了一辈子,探索了一辈子,他热爱艺术,为了艺术他女扮男装,为艺术而献身。)(课件出示)“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你体会到了什么?(梅兰芳的爱国,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有感情朗读。3.过渡: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生读)4.为了断绝日本人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梅兰芳是怎么样拒演的?自读课文第8—11自然段。(无奈之中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蓄须)他为什么要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还要装作幽默地答道?对他来说蓄须意味着什么?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蓄须会带给他可怕的现实,让他深陷痛苦之中。5.(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师引读,(但是……)谈谈自己的感受。感受梅兰芳极度痛苦的内心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再读文字,体会人物品质。6.过渡:梅兰芳为了自己的祖国,避居香港,蓄须明志。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课件出示)梅兰芳还做了什么事情深深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