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VIP免费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第1页
1/13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第2页
2/13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_第3页
3/13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课题是《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里“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起到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20页提出: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二、教材分析《溶液》这一单元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概念为中心,以对它们的简单计算和应用为两翼,并加以延伸而带动其它有关溶液的知识,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乳化现象,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等。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2、能力素养:学生已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初步具备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预设困难:①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应有所准备。如:均一、稳定的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透明的液体是无色的吗?有色的液体是不透明的吗?②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使学生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③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体会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五、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及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实验探究:新课程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三维教学目标。3、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4、启发式教学:贯穿互动教学模式的始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品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四、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理应成为我们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本节教学我主要采用三种学法指导。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影响溶解的因素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对比学习:运用对比法探究乳浊液及乳化现象,使学生明确对比法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既能使人一下辨别不同知识的区别,又能用旧知识作为引路灯来探求新知识。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教法服务学法、学法促进教法,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六、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音频)水分子的自述:我是一粒小小的水分子,我和我的同伴们构成了无色无味、澄清透明的水,我们经过河流、湖泊,汇入大海,初次识得人间五味,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