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小学生作品中的错别字的策略一、原因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还有一些学生做作业时又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2、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3、有些教师往往是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识字教学,这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二、纠正错字的策略1、编成顺口溜。如: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琴;又如:“己、已、巳”“戌、戍、戊、戎、戒”学生总是难以区分,将它们编成顺口溜:“封了一半已,堵了整个巳,不封不堵是自己。”“横戌点戍戊中空,一人警戊戒就念戎,两人戒,那才成。”2、形近字的辨析。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学生,别字就会大大减少。如,“衤”和“礻”易混,教师就可以这样指导:“衤”是“衣”的变形,因此“被”“衫”“补”等字都用“衤”,而“礻”与占卜、祭祀等有关,因此“神”“祝”“礼”等字都用“礻”。再如“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3、形意结合。汉字由于简化,许多偏旁已经认不出它的原来的样子,所以由于不知其形旁或声旁,总是写成错别字。如“羡慕”的“慕”、“恭敬”的“恭”,学生常把下面写成了“小”字。其实,这是“心”作部首时的变形。因为這两个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与“小”无关;又如学生常把“练”字的右边写成了"东”。其实,它是“柬”作声符时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