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科书第61~63页的内容)。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2012年3月15日备课类型:详备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矗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学情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对于20.1和2.01大小的比较,可以说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从20.1到2.01可以看作是小数点移动了,但是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教师发言::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圆形磁铁;西游记片段等。教学步骤: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回答:0.4米=()分米0.06米=()毫米4分米=()厘米=()毫米0.6米=()厘米=()毫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2、教学例5课件演示: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板书:0.009米)教师提问: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多少米?(板书0.09米)同桌讨论:把0.009米的小数点转化为0.09米,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教师让学生把0.009米和0.09米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教师板书: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9毫米和到90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教师提问: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得到什么样的小数教师让学生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为毫米为单位的数.(板书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小组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使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1000倍.(2)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这四个式子,并把二、三、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课件演示:把9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3)完善结论.教师提问:在例题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教师总结概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