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纸“贴条形码区”。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做出部署。数据的确权可以激活数据资产。伴随着智能产品和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来所有生产设备、感知设备、联网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产品设计、建模、工艺、维护等全生命周期,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全价值链。但在现实中,由于产权配置不清晰,难以有效界定各数据主体的权益和对应的责任,数据所有者偏向于保护自己的数据,希望引进整合其他所有者的数据,结果导致数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难以实现。数据的流通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数据流通的作用下,散布在全国的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可以有效整合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和服务大市场。而且,数据流通还有助于线上线下市场的统一。一方面,线上市场不仅包括电子商务,也已成为搜索、通信、网游、金融支付等各种线上经济资源的配置场所,并参与线下实体店的创立、兼并重组和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线下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卷入平台的运行逻辑,一些传统企业在保持实体店运行的同时积极从事平台直播、工业互联网等线上活动。数据的交易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根据产权理论,权责明晰并可交易的制度设计,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现实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依靠隐性契约维持数据的使用,其配置效率较低。原始数据的供应与高度特定的数据产品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例如供方的数据未经挖掘清洗提炼,或者需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以及拿数据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有促进数据交易市场更加完善成熟,数据才能通过流通过程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据要素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构建良好收入分配关系。在欧美一些国家,平台成为数据收割者的倾向,为数字经济主体间的数据利益冲突埋下隐患,欧美政府试图通过加强对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更加合理地分配基于数据创造的价值增值。相比西方国家。数据利益分配问题在我国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也提出了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今后,我国将加快寻求以效率为导向的数据管理与以人性为导向的伦理管理之间的平衡,有效保障每个人的数据资产权利,形成“人人都可以依靠数据增进生活便利度、改善工作条件和技能、提高劳动报酬”的数据耍素分配格局。总之,数据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关系线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链条。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构建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摘编自刘诚《以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材料二: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是数字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