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教育专业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一、单选题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参考答案】C2.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D3.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加涅【参考答案】A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B6.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是指()。A、德育方法B、德育内容C、德育模式D、德育过程【参考答案】B7.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A、引起学生注意B、提示教学目标C、唤起先前经验D、呈现教学内容【参考答案】A9.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参考答案】B10.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A、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B、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务→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参考答案】B11.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参考答案】A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参考答案】C13.()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A、认识技能B、动作技能C、知识迁移D、思维【参考答案】A14.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A、问题意识B、知识修养C、实践经验D、反思习惯【参考答案】B15.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参考答案】C16.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参考答案】C17.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A、也是不行的B、也是违法的C、也是不必要的D、是必要的【参考答案】D19.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水平。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超越习俗【参考答案】A20.不仅仅是讲与说,而应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指()。A、教师的语言B、教育智慧C、教师的交往D、教育反思【参考答案】A2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参考答案】B22.教师是学习的()。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3.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是()。A、认知B、情感C、态度D、动作技能【参考答案】C24.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建构法B、发现法C、顿悟法D、接受法【参考答案】B25.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B26.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结构D、课程设计【参考答案】C27.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进行的。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参考答案】A2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29.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五段教学法B、设计教学法C、范例教学法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参考答案】D30.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A、模像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参考答案】D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