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0-2025)引言肩负引领区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特殊使命,依托学校品牌资源在“十三五”中期高起点开局,学校在高质量办学的道路上形成先声夺人之势。“十四五”将是建设“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的关键和奠基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十四五”时期优质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学校品牌优势,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学校始建于1952年,1984年更名。小学党总支下设退休和在职教师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人。学校设施齐全,音、体、美、科学、微机、机器人实验室等特种训练室齐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121人。其中,省教学能手2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教学能手15人;市优秀教师4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现有40个教学班,1659名学生。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21项,省级和市级先进集体等称号100余项。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高标准配置、学校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高质量运行等方面。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尤为突出,它是学校未来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力量。(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先进学校老城区中心位置,占地190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5平方米。硬件设施完善。连廊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在保持空间相对独立的同时拓展了立体互动的边界,开阔了户外视野,是有益身心和促进开放的教育空间。目前,先进的功能性教育空间包括:充满童趣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体育馆,足球场和3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为学生体育锻炼和身心发展提供超一流的外部条件;设施先进的多功能教室,富有创意的科学教室,技术领先的计算机教室,功能齐全的阶梯教室以及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教室等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二)学校文化传承学校坚持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着力点,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积极实施“依法治教、管理强校、科研兴校、名师立校”的治校方略,坚持“让学生有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策略,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大力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做到把“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实现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随着文化环境系统、文化实践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将不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三)学校治理体系得到改进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学校优质高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党政联席、分工协作的治理体系,以保障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决策质量。管理上,确立了校长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机制,强化管理就是服务师生、保护师生创新活力的“低重心”管理理念,以满足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时代需要。建校以来,学校在学校“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基础上,赋予了自身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为了建设一所“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学校管理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四)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初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省教学能手老师被任命为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从此启动了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截止2019年底,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人,省教学能手2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教学能手15人;市优秀教师4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是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五)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