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讨摘要。文章介绍了XX省XX县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法、措施,提出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从加强宣传培训,落实三项责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监管入手,加强监管监测,开展专项整治,严把出栏、出境、屠宰关,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从源头上守住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底线,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词: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畜产品是食用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肉、蛋、奶等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政局稳定。随着消费结构调整,二孩政策放开以及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畜产品期望值将会越来越高。畜产品生产涉及面广,生产环节多,周期长,全程监管难度大。科技进步也使犯罪分子违法方法不断创新,犯罪手段更加隐蔽,规避监管能力不断增强。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就是要形成良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1开展宣传培训,形成社会共治以食品安全宣传周、企业主体责任宣传月、生产资料下乡进场宣传周等活动为载体,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涉牧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各种宣传培训和发送警示信息为主要形式,面向监管执法队伍、监管对象及广大消费者,持续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监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从业人员诚信守法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监督参与意识,提升广大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产品能力,拒绝购买使用假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20XX年XX省XX县区农业畜牧局共举办动物疫病防控、医政药政及饲料管理等不同形式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8期,受训人员600余人,抽调15名动检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执法队伍培训,在县电视台制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片3期,利用农牧第1页共5页业信息平台发送警示信息8000余条,开展各种食品安全宣传活动6期,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2强化三项责任2.1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2.1.1落实责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质量立县领导小组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年底进行考核;农牧局通过每年与全县19个乡镇政府签订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实行年终评先评优、领导晋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2.1.2解决经费县政府依法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经费、“瘦肉精”检测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全年购买“瘦肉精”检测卡3批共3000套。2.1.3推进改革按照机构改革要求,撤销原XX县区畜牧局、农业局,合并组建XX县区农业畜牧局;按照畜禽屠宰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将畜禽屠宰监管职能从商务局移交到农牧局,编制调整到位,人员到位,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等工作。2.2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以进场监督、入户检查等形式,向228家涉牧企业发放告知书、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依法告知涉牧企业法定义务和违法犯罪后果,督促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督促规模养殖场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养殖档案,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督促兽药饲料经营企业严格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sp)经营兽药,落实饲料门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督促畜禽交易人健全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畜禽交易记录制度;督促屠宰场点落实畜禽定点屠宰、入场检查登记、“瘦肉精”自检等制度。2.3强化部门监管责任通过县事业单位招聘,乡镇畜牧兽医站招录到9名全供事业编人员,监管队伍得到加强;通过开展日常巡查、执法监督、第2页共5页查办案件,监管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排查隐患,堵塞监管漏洞,监管责任得到落实。全年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590人(次),查处规模养殖场没有申办动物防疫合格证、兽药门市销售过期兽药等问题19期,立案8期,结案8期,下发整改通知书37份,并及时建立隐患排查台账,跟踪检查、督导整改。3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监管3.1加强产前监管3.1.1强化建场前监管严格土地、环保、动物防疫合格证审批手续,及时进行建场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