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2020年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下册一二单元测试卷一、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D)A.一天晚饭后,爸爸问小明:“你最近在读什么书?”B.石头的感情是多么地沉郁、厚实、丰富,跟人们心心相印啊!C.春风在唱歌;小鸟在唱歌;泉水也在唱歌。D.花园里的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二、品读诗句,完成练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解”和“供”在诗句中的意思是(B)A.理解;从事B.理解;提供C.解释;从事D.解释;从事三、与“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C)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B.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C.《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孩子取冰玩乐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儿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D.《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五、哪个选项关于词语解释是错误的?(E)A、力倦神疲: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做人一定要讲信誉。C、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趴下身子,表示顺从。D、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E、伸头缩颈:形容胆子非常小,很害怕紧张。F、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来了,()多住几天。(B)A、与其……不如……第2页共4页B、既然……就……C、只要……就……D、即使……也……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B、《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五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C、《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D、《红楼春趣》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八、关于下列近义词,说法错误的是(C)A、不可胜数——不计其数B、乐此不疲——乐在其中C、徘徊——徜徉D、秉性——性格E、威风赫赫——威风凛凛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句话将榆树的叶子比喻成蚌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光亮的样子。B、“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句话连用四个“在”字,写出了作者在世界各地都见到过月亮,突出了作者去过了很多地方,自己很热爱旅游。C、“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朗润园的美丽月景。既有视觉描写(月光闪耀、碧波、空蒙、一碧数顷),又有嗅觉描写(荷香),还有听觉描写(宿鸟幽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图”。D、“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外祖父竭力地赞美梅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