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指导阅读初探规律——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学以致用巩固提高——课堂小结,答疑解惑——凝练反思提高自我。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首先,我神秘的打开八宝箱向学生们展示了几种金灿灿的饰品,在他们睁大眼睛观看的同时我及时发问:“同学们,想得到他们吗?”学生们“想”字一出口,我又卖起了关子,接着说:“今天我带的这些饰品只有一个是真的,其他全是铜锌合金,谁能把真的鉴别出来,老师就慷慨一次,这个真的黄金饰品就是他的了。”此时,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的说出一些物理上学到的测密度,检验硬度等方法,这时我会话锋一转告诉学生,如果谁能用用化学方法检验出真假才能获取宝贝。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印证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也融入了不同学科知识渗透的元素。并寓示了本课题的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二、自主阅读,初探规律金属与氧气之间的反应,我采用“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纲要:1、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2、紫红色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为什么会变成黑色?3、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是什么?4、你能判断出铝、镁、铜、铁、金、银的活泼性强弱吗?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由于第4个问题属于初探规律的问题,稍有难度。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展示。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能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金属与酸之间的反应”,我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卡通图形象展示、适时追问、观察对比”四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1)小组合作勇于探索同学们的分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塑料反应穴,用注射器在塑料反应穴的四个小穴内分别注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然后把大小相同、形状相似的Cu、Fe、Zn、Mg四种金属同时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四个小穴中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小组长汇报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四种金属能同时进入稀盐酸,我把四种金属分别用细绳拴起来并贴上标签,绳子的顶端分别系在一个用铁丝折成的正方形框架的四个顶点上。以上环节的设计不仅能节约药品、节省时间,便于操作,用注射器还能很好的控制稀盐酸的量。值得强调的是把四个系有细绳并贴有标签的四种大小相同、形状相似的Cu、Fe、Zn、Mg同时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四个小穴中,这一点很重要,学生更容易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是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突破了重点。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与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实现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2)卡通展示幽默诙谐为了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Cu、Fe、Zn、Mg是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快慢。我又通过卡通图及卡通人物俏皮诙谐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3)适时追问提升能力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很顺利的得出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这时候我趁热打铁适时追问:“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哪种金属最合适呢?”提出这个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知识的基础,更全面的掌握实验室制备气体除了考虑操作是否简单、是否便于收集以外,还要考虑反应速率是否适中等。同时使学生在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